科学技术的演进: 拟人律

来源:蝌蚪五线谱发布时间:2018-10-11

科技史与方法论:“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第一要素。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1. 科学技术演进的阶段

根据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1],可以把科技史分为古代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以前)、近代科学技术(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前后)、现代科学技术(二战以后)3个阶段。古代科学技术阶段主要指的是科学技术的萌芽和早期发展。在科学技术萌芽时期,科学形态还只是经验的自然知识,技术体系也只是天然的原始工具。在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科学形态主要是自然哲学、实用科学、理论自然知识,农业技术体系出现。近代科学技术阶段主要是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全面发展。14~18世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即理论自然科学产生,工业技术体系产生。18~19世纪前后,理论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相应的是工业技术体系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阶段主要是指19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之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理论自然科学向微观高速领域深入,横断科学产生,工业技术体系变革。

2. 科学技术演进的三个基本进程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3次基本的科学技术演进,每一次科学技术演进都带来社会的重大变革。

在古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古代人类扩展体质能力的需求促使了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人类所利用的表征性资源是物质资源,与此相应,古代的表征性科学技术是材料科学技术,表征性的工具是质料工具。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人类只能利用物质资源而完全不会利用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事实上,我国古代黄帝发明和利用了指南针同蚩尤打仗,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例证,因为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位信息的技术。同样,古代人类也会利用风车来判别风向,利用水车来灌溉农田,这些都是古代人类利用能量资源的有力证据。不过从总体上说,古代人类所利用的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都是相对浅层次的,相对简单的,古代人类所利用的真正具有表征意义的资源还是物质资源。人们使用物质资源制造的质料工具主要有木器、石器、骨器、青铜器、铁器等,例如拐杖、假牙、放大镜、望远镜等。

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近代人类扩展体力能力的需求就促使了能量科学技术的发展。通常所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科学技术的革命,其实都是扩展人类体力能力的“能量科学技术的革命”,蒸汽能量和电能量都是能量,只是效率不同的能量而已。在这个阶段,首先以蒸汽动力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迎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蒸汽时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的进程。其次,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本阶段人类所利用的表征性资源是能量资源,相应的表征性的科学技术是能量科学技术,表征性工具则是动力工具。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现代人类扩展智力能力的需求促成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准确快速计算的需求促动了计算机科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对实时远距离通信的需求推动了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新兴技术应运而生,人类进入现代科技时代。在此阶段,人类所利用的表征性资源是信息资源,与此相应,表征性的科学技术则是信息科学技术,表征性的工具是智能工具。当然,这丝毫也不表明,在现代社会,材料科学技术和能量科学技术已经不再重要。正如前面所说,科学技术总体上是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的材料科学技术和能量科学技术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远远超过了近代(更不要说古代)材料和能量科学技术的水平。但是与近代和古代相比,现今时代所特有的、具有表征意义的,只能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利用、智能工具的创制和应用。

既然“科学技术辅人律”的要旨是“利用外在之物扩展人类自身能力”,那么,按照这个基本原理,“人类自身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第一要素,人类存在什么样的“能力发展需求”,就必然产生“应当利用的外在之物(应当发展的科学技术)”。换言之,究竟科学技术朝什么方向发展,或者究竟要发展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就根本的意义上说,取决于人类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模型来表示,这也恰好就是“科学技术拟人律”含义的形象解释。[2]

微信截图_20181011110739

科学技术拟人律模型

模型表明,不断追求“更高的生存发展目标(或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的也是永恒的动力,为此,就必然会对人类自身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而当时人类所具备的“实际能力水平”与这种更高的要求之间就出现能力的“差距”。正是这种能力的差距,成为一种无形的然而又是巨大的导向力(也可以称之为“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类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朝着缩小这个差距的方向努力。这种努力的理论成果就沉淀为“科学发展”,而这种努力的工具成果则成为“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就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使原来存在的能力差距缩小(见“辅人律”的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不但缩小了原来存在的能力差距,而且也必然推动人类提出“更高的生存发展目标”。于是,新的更高的能力又会成为新的需求,新的能力差距又会出现,新一轮的实践摸索和科学技术进步又要在新的基础上展开。

总之,新的生存发展目标——新的能力要求——新的能力差距——新的科学发展——新的技术进步——更新的生存发展目标——更新的能力要求——更新的能力差距——更新的科学发展——更新的技术进步……如此螺旋式上升,成为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或者目前还看不见终点)的运动发展逻辑。

在这个模型里,人们清楚地看见,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的确确跟随着人类能力扩展的需求亦步亦趋,贯彻始终,从宏观上来说,从来没有脱离这个轨道。这就是为什么可以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规律称为“拟人律”的道理。

科学技术发展的“拟人律”不仅清晰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也准确无误地指示了现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方向以及它们发展的宏观历程。而且,“拟人律”与“辅人律”始终保持了高度的自恰和一致性。

参 考 文 献

[1] 远德玉,丁云龙.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钟义信. 信息科学原理\[M\]. 3版.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摘自《科技史与方法论》清华出版社授权登载

荐书:一本书”看透“科技史丨科技史与方法论

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