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年龄我知道
从一则忧伤的新闻说起
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研究确定了世界上最长寿的生物。那是一只叫做Ming的蛤蜊,其生命始于1499年,至今已有507岁。它的高龄让世界震惊,更是被收录到世界吉尼斯记录(Guinness World Records)中去。网友们还给这只老寿星配上了代言词:“正德皇上刚登基,哥伦布还是个婴儿,圣伯多禄大教堂还没建成,我已经出世了”。不过那篇新闻同时还提到:科学家们为了分析这个软体动物,撬开了了它的壳。于是乎,Ming的生命迹象消失了。
确定贝类动物的年龄,你可以数一数它壳上的“生长线”。贝类逐年生长时会在壳上留下线纹,就像树的年轮一样。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生命迹象的事物,比如考古学家出土的古董、山体上的岩石,科学家们如何确定它们的年代呢?
测年方法(Dating methods)
科学家们确定事物的年龄通常可以使用相对年代测定(Relative methods)和绝对年代测定(Absolute methods)两种方法。通常,科学家们会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绝对年代测定通过研究样本的物理属性(如其中包含的某些化学元素)确定其实际年龄,即地质事件发生时的距今年龄。相对年代测定通过前人建立好的知识体系(比如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以及切割律等),来确定地质事件或地层的生成顺序、相对的新老关系。
绝对年代测定通常有以下几种测定方法:放射测年法(Radiometric dating)、树轮年代学定年法(Dendrochronology)、古地磁测年法(Archaeomagnetic dating)等等。
我们所熟悉的利用碳-14测定年代,即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是放射测年法中的一种,用以确定原先存活的动物和植物的年龄。放射测年法最早是由伯特伦·博尔特伍德(Bertram Boltwood)于1907年发表提出,现今已成为获得岩石及其他地质特征(包括地球本身)信息的主要方法。比较广为人知的放射测年法,除了碳测年法,还有钾氩测年法(Potassium–argon dating)和铀铅测年法(Uranium-lead dating method)等。
放射测年法
放射测年法(又称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来估算其年龄的方法。在自然界中,有些元素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其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而衰变成另一种稳定而较轻的元素。例如,放射性铀经过14次连续衰变,最终形成稳定的元素铅。衰变前的放射性同位素被称为母体,产生的新同位素被称为子体。
衰变的过程十分缓慢,以至于一半的母体元素需要经过数百万年才会衰变成子体元素(即半衰期)。衰变的过程也不会受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力、电场和磁场等)的影响,总是以其固有的速度自发进行的。因而已知各种元素的半衰期,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岩石样本,测量其中的放射原子与稳定原子的比例,就可以推测岩石的年龄。
由此看来,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得出的结论会是相当准确的。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
当年科学家们曾用铀铅同位素测量法推算阿波罗11号从月球带回的土壤的年代。结果让人大跌眼镜:Pb207-U235同位素测量结果为48亿9千万年,而用Pb206-U238同位素测得结果为54亿1千万年。用钾氩测年法推算从同一个地点取回的月球岩石,测得结果为23亿年。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结果呢?
其实,利用放射测年法测定需要基于以下三个假设:
系统中最初都由母体元素组成,绝不会子体元素;
自开始衰变以来,衰变率恒久不变;
系统是关闭的,即母体元素和子体元素不会因为其他任何因素而增加或减少。
以上三点均为理想条件的假设,但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关闭系统,因而衰变率也会在极端高温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并且,没有人能确定元素系统最初的成分如何。
尽管放射测年法测得的年代结果存在很大差距,但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改进测量技术和方法,测定的年代也一直在被修正。例如,我国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锡石矿床形成过程中,锡石内部U-Pb(铀铅)体系容易保持封闭。故在大多数地质环境中,锡石中U-Pb同位素信息能保存较长时间。因而锡石U-Pb/Pb-Pb同位素测年应是一种可靠的定年手段。
环球视野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9_article_default_10_37a125dc_3.html"); ?>
微博 博客
热点科评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8_article_default_10_c66644c3_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