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的实习日记
时间: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心情不错
坐在办公室里读着文献,收到了五线谱的通知,比赛进入了决赛,有机会去周忠和院士的实验室参观和实习,顿时心情大好。要知道他可都是考古学界的大牛,曾经命名了20多种时代稍晚于始祖鸟的鸟类,在他的实验室一定能听到他如数家珍的谈论各种鸟类的化石。真期待实习的日子快点到来。
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今天是实习开始的日子,在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参观了古代动物的化石。各式各样的展品躺在展柜里,仿佛向我讲述着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在这儿,我看到了中国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许氏禄丰龙;“中生代的娃娃鱼”天义初螈;一块腿骨化石就有400斤重的马门溪龙……各种宝贝,让我眼花缭乱。
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时间:1990年9月20日 星期四 神奇之旅
明明是坐在椅子上午休的,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竟然是在野外。叫醒我的是一个南方口音、学生模样手中还握着一把铁锤的眼镜哥。他身上九十年代的流行衬衫和背包中的挖掘工具让我察觉到了时空的错位。而他,却毫无戒备爽朗的笑着和满脸错愕的我聊天,通过和他的谈话我知道,现在是1990年,这里是辽宁境内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化石出土的圣地。我狠狠的掐了自己两下,确认这不是梦境,然后继续几近痴呆的听他的演说。他是北京的研究生,几个月前,刚刚在这里找到了一块长江白鲟鱼祖先的化石,回去后便对这里日思夜想,趁着9月的清爽,决定再来一次,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被他的激情感染,我慢慢的退去了初到陌生环境的不安,开始和他一起查看地上的石头。
找化石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沿着有断层的河床走着,眼镜哥仔细观察着河道两侧层状的石灰岩结构和散落在地上的石子碎片,不时的收集一些,用背包中的放大镜仔细的观察。他说碎片里可能会有古生物的残骸,如果幸运的话还可能发现保存了完整结构的小生物化石。每当在碎片中发现了丝毫的化石痕迹,他总是会停下来,在附近层状的石灰岩中挖挖铲铲,如果岩石分界层颜色有所不同,他会更加的细心,因为这些地方是沉积环境改变的地方,往往意味着生物大批的死亡,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化石。
我跟着眼镜哥走走停停,用他教我的方法竟然也发现了一些化石的碎片,有贝壳、心形的叶子、一半处断掉的小鱼。我兴奋的合不拢嘴,眼镜哥笑着许诺说收工后他会把那个贝壳处理一下送我。我顿时又提起了兴趣跟在眼镜哥身后,看着他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岩石的断层。大约又过了一个小时,眼镜哥停了下来,轻轻的用锤子和凿子敲打着一块看起来很硬的石头。“这么硬的石头,哪可能有化石啊!”我说。眼镜哥一边凿着一边解释说:“可别小看了这种泥灰岩,这种岩石往往是化石的结核!在浅水动荡环境下死亡的生物会搅动水波,把遗体周围的泥质凝聚起来,就像这些遗体给自己织了一个茧。把它敲开,说不定一个完整的化石就等着你呢。”正说着,眼镜哥手中的石头就顺着层状的纹理裂开了,展现出一只栩栩如生的鸟。
眼镜哥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带着另外一块还没打开的“结核”快步回到他的营地,钻进帐篷一直研究到深夜。
时间: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眼镜哥的成果
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好像做了个梦,回想起白天在博物馆看到的孔子鸟化石和眼镜哥发现的那块竟然出奇的像。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我想起了眼睛哥的话:“我就是对化石有无限的好奇心,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出点成绩来!”我站起身,准备去洗手间洗一把脸,却发现一块刚刚处理好的贝壳化石静静的躺在我的床头柜上,像和眼镜哥道别时他摆动的大手……
环球视野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9_article_default_10_37a125dc_3.html"); ?>
微博 博客
热点科评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8_article_default_10_c66644c3_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