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之夜”之“挣扎求生指南”
“余震废墟中最容易扭伤的部位是小腿,而且要小心来自脚底的穿刺。”
“这个是专门用来切开钢筋混凝土的电锯,自带动力系统,能量来源是汽油。”
“在倾斜的大楼里,视觉错位甚至让不少专业救援人员刚破门而入,就不小心就从窗户摔出去。”
……
随着防灾减灾日的临近,2013年5月10日上午,由北京市大型公益科普门户网站蝌蚪五线谱网站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承办的跨界科学沙龙“蝌蚪之夜”第六期——“挣扎求生指南”,带着公众来到凤凰岭国家地震局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进行地震逃生、自救与互救培训。
地震无情地夺去了太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中,在废墟中,在生与死的分秒搏斗中,如果能学习和掌握一些灾难中的科学生存手段,就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救援时间甚至自救,很多生命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逝去。
抱着这样的初衷,本期“蝌蚪之夜”特别邀请了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专家和教官为大家讲解如何分辨灾难来临的预兆、如何在灾难中科学生存。观看有关地震灾害的宣传片和4D动感电影。之后,基地教官带领大家现场观看正在接受救援训练的救援队员的日常训练,接着对救援工具做了认真的介绍。很多人都表示出强烈的兴趣,现场提问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这个电锯是什么材料做的呢,为什么可以切割墙壁?”“小气垫这么小为什么可以承受这么大的重力?”“生命探测仪的原理是什么?”教官认真讲解每一个问题,还鼓励大家动手尝试。了解了救援工具之后,大家又来到模拟震后实景场地,亲身体验模拟逃生救援过程。在模拟的震后废墟、倾斜的建筑内,大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努力克服眩晕感,紧张有序地进行地震逃生训练,科学合理地开展搜救,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害损失。
观看有关地震灾难4D电影
观看救援训练
教官向大家介绍救援工具
模拟实景现场
大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建筑垮塌,地面塌陷,恐慌与绝望,本能与无力,都真实的进入每个人的心中。在回归市区的大巴上,大家仍热烈讨论,通过本期“蝌蚪之夜”跨界沙龙活动,不仅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必要的应急准备,还学会了面对灾难应该如何科学的自救和互救,同时也提高了公共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意识,自信能科学对待将未来可能存在的灾害。
环球视野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9_article_default_10_37a125dc_3.html"); ?>
微博 博客
热点科评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8_article_default_10_c66644c3_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