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京城的水循环系统
标签:明清 六海水系
明清时期,北京城的供排水系统很是完善,拥有外护城河水系、内护城河水系、皇城护城河水系、紫禁城护城河水系等,层层环绕。
高梁河汇玉泉山一带泉水东流,由德胜门水关入积水潭、北海、中南海等六海水系。
环环相扣的水系滋养着北京城的勃勃生机,使周围四季空气清新、气温宜人,既减弱了北京城中心区域的“热岛效应”,也成为北京城雨水排泄的最终归宿。
此外,内城还有五条天然排水渠道:
一条是北起西直门内大街,经今赵登禹路、佟麟阁路、虎坊桥入护城河的大明濠;
一条是由今北新华街入宣武门东水关,出城进护城河的化石桥大沟;
一条自什刹海东流,沿皇城东墙南下,经长安街玉河桥南流,从前门东水关出内城入护城河的玉河;
另两条一为内城东南、今北京火车站处的泡子河,一为内城西南、今新华社西的臭水河。
外城也有三条天然排水渠道。一条是虎坊桥明沟,在今南新华街至先农坛西北的苇塘;一条是龙须沟,由先农坛西北苇塘东流,自天坛东墙南折,由左安门西水关出外城入南护城河;另一条在前门外东南的三里河古道,自内城南护城河东南流入龙须沟,至今尚留存有三里河、鲜鱼口、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缆杆市、南河漕、金鱼池等街巷胡同名称。
环球视野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9_article_default_10_37a125dc_3.html"); ?>
微博 博客
热点科评推荐
-
include("../../../cache/page/block_9448_article_default_10_c66644c3_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