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双份惊喜!AI实践活动招募倒计时+科普月体验来袭,让科技创意持续发光!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9-05
暑假虽已结束,但你的AI创意不应止步!2025 年北京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报名已进入倒计时,9月10日12:00报名系统将自动关闭;与此同时,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也将于9月12日至21日在北京科学中心对公众开放。两大活动携手为青少年及教师打造科技实践与体验的双重舞台,让暑期萌发的科技创意持续发光。
开学初正是梳理暑期实践成果的黄金时段,让那些在假期里萌芽的灵感结出硕果!无论是小学的你用AI赋予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中学的你搭建的历史与科技对话桥梁,还是高校的你为城市智慧发展设计的方案,现在整理总结,将暑期实践转化为新学期的闪亮履历,所有成果不仅能登上市级展示舞台,获得专家点评,更能成为班级展示、课堂分享的鲜活素材,为个人履历添彩。
而北京科学中心推出的科普月4大AI体验活动,更是为科技爱好者提供了“上手实践”的机会。从10秒生成传统元素人像的AI复刻机,到无笔也能创作的隔空绘画装置,再到专为6-15岁孩子设计的AI创作启蒙与图形化编程体验,覆盖全年龄段,既能让刚完成AI实践的参与者深化创意落地,也能为未来的科技实践积攒灵感。
别让暑期的努力在忙碌的开学季被遗忘,两大活动无缝衔接,一边是成果的沉淀与展示,聚焦不同群体的科技实践复盘与价值转化;一边是趣味的体验与启蒙,提供近距离玩转AI的互动场景,共同点燃开学季科技火花。作为首届活动,我们期待你的成果成为标杆,那些在暑假里默默打磨的创意,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以下为两大活动的详细信息,助你精准把握参与机会!
五大项目总结指南
开学初的成果梳理秘籍
01AI艺术生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核心主题:
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AI和AIGC技术推动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品要求:
(1)主题为传统文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戏曲文化、传统艺术与技艺、民俗文化等领域;
(2)附500字以内作品简介,以DOCX文档格式提交,内容包含创作作品所使用的AI技术与工具,生成图片、文字内容的多次优化迭代过程以及使用的提示词;
(3)录制2分钟以内视频解说,以MP4视频格式提交,视频内容用一段话的形式介绍所设计作品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作品创意理念以及创作过程;
(4)作品以JPG或BMP图片格式提交,图片大小不超过20MB。
参与要求:
小学在校学生,个人参加。
02AI交互设计:中华文明“对话”成果的梳理与展示
核心主题:
回顾暑期围绕“对话”中华文明展开的人机交互探索,呈现历史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成果,提炼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与经验。
作品要求:
(1)提交500字以内总结(DOCX格式),梳理交互设计的核心创意、技术实现细节、所用工具及交互效果的达成过程(如语音交互、AR扫描等);
(2)提供2分钟以内的演示视频,展示暑期创作的交互作品(如“扫描青花瓷→AI讲解纹饰故事”),并阐述创意的形成与完善过程;
(3)附上作品链接(如小程序、网页demo等,需保证可正常访问)。
参与要求:
普通中学/中专/职高在校学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3AI工程实践:生活“超级工程师”的实践复盘
核心主题:
复盘暑期用AI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总结机器助手从构想to落地的全过程,提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
作品要求:
(1)提交500字以内总结(DOCX格式),说明暑期制作的机器助手功能、解决的生活痛点及AI技术(如图像识别、语音控制)的应用细节;
(2)录制5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展示机器助手的实际操作效果(如“智能分类垃圾桶→AI识别垃圾类型并自动开盖”),并回顾制作中的调试经历;
(3)撰写实践报告,详细梳理作品的背景、目标、技术方法、实现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最终效果等,附采购零件的发票、调试失败的照片等佐证材料。
参与要求:
普通中学/中专/职高在校学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4AI算法挑战:“数智北京”方案的暑期成果汇总
核心主题:
汇总暑期围绕“数智北京”开发的AI算法成果,梳理算法从构思到优化的实践过程,展现用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作品要求:
(1)聚焦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绿色低碳、数字人文等暑期研究方向;
(2)撰写实践报告(PDF格式,≤20页),总结作品背景、技术路线图、完整代码、创新点及实验结果分析,标注数据来源(如公开数据集/自建数据采集方式);
(3)录制10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包含暑期创作思路解说、算法执行过程(数据输入和结果输出)和实际运行效果展示。
参与要求:
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5AI创新教学案例征集:课堂AI融合的暑期实践总结
核心主题:
总结暑期探索AI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呈现“数智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成果,为新学期教学创新提供可复用的实践经验。
作品要求:
(1)撰写教学案例报告,说明暑期设计的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如个性化作业批改、虚拟实验等)及实际教学效果(附学生反馈数据);
(2)录制5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展示课堂应用片段或教学成果对比,回顾案例设计的思路与完善过程;
(3)附相关教学资源(如AI课件、工具链接等,方便其他教师参考复用)。
参与要求:
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职高)的一线教师,科技馆和少年宫等公益校外机构教师,个人或≤2人团队参加。
作品提交总体要求
1.所有材料需通过活动网页(http://beijingrgzn.com/home)提交,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2.作品及附件需命名为“项目名称+学校+姓名/团队名”,格式清晰;
3.严禁包含个人隐私数据(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涉及他人肖像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4.作品需为原创。
别担心暑期成果不够完美——作为首届活动,评委更看重你在实践中的探索精神和成长轨迹。开学初的这段时间,把暑期的努力好好整理,这份成果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咨询热线:
曹老师83059934/董老师83059937
AI实践不过瘾?科普月4大体验等你来!
9月12日起,北京科学中心邀你近距离玩转科技!
刚整理完AI实践成果,想亲手体验科技的乐趣?9月份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来啦!本次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近3000场活动覆盖全市,而北京科学中心的4大AI体验,更是为刚参与完实践的你量身打造——在这里,你能把实践中的创意落地体验,还能为下一次AI创作积攒新灵感,开学初的科技热情,让科普月帮你延续!
两个重要时间点
记牢别错过!
1.9月10日12:00:
作品申报截止(网页http://beijingrgzn.com/home超时系统自动关闭,手慢无!)10月下旬:线下终评现场,和AI大佬面对面,你的作品将被全市看见!
活动报名网址
http://beijingrgzn.com/home
2.9月12日起:
科普月体验活动开启(不用等周末,工作日下午也能来玩,记得合理安排时间~)扫描中心放票报名二维码提前七天进行预约:
开学初双份惊喜!AI实践活动招募倒计时+科普月体验来袭,让科技创意持续发光!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9-05
暑假虽已结束,但你的AI创意不应止步!2025 年北京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报名已进入倒计时,9月10日12:00报名系统将自动关闭;与此同时,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也将于9月12日至21日在北京科学中心对公众开放。两大活动携手为青少年及教师打造科技实践与体验的双重舞台,让暑期萌发的科技创意持续发光。
开学初正是梳理暑期实践成果的黄金时段,让那些在假期里萌芽的灵感结出硕果!无论是小学的你用AI赋予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中学的你搭建的历史与科技对话桥梁,还是高校的你为城市智慧发展设计的方案,现在整理总结,将暑期实践转化为新学期的闪亮履历,所有成果不仅能登上市级展示舞台,获得专家点评,更能成为班级展示、课堂分享的鲜活素材,为个人履历添彩。
而北京科学中心推出的科普月4大AI体验活动,更是为科技爱好者提供了“上手实践”的机会。从10秒生成传统元素人像的AI复刻机,到无笔也能创作的隔空绘画装置,再到专为6-15岁孩子设计的AI创作启蒙与图形化编程体验,覆盖全年龄段,既能让刚完成AI实践的参与者深化创意落地,也能为未来的科技实践积攒灵感。
别让暑期的努力在忙碌的开学季被遗忘,两大活动无缝衔接,一边是成果的沉淀与展示,聚焦不同群体的科技实践复盘与价值转化;一边是趣味的体验与启蒙,提供近距离玩转AI的互动场景,共同点燃开学季科技火花。作为首届活动,我们期待你的成果成为标杆,那些在暑假里默默打磨的创意,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以下为两大活动的详细信息,助你精准把握参与机会!
五大项目总结指南
开学初的成果梳理秘籍
01AI艺术生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核心主题:
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AI和AIGC技术推动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品要求:
(1)主题为传统文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戏曲文化、传统艺术与技艺、民俗文化等领域;
(2)附500字以内作品简介,以DOCX文档格式提交,内容包含创作作品所使用的AI技术与工具,生成图片、文字内容的多次优化迭代过程以及使用的提示词;
(3)录制2分钟以内视频解说,以MP4视频格式提交,视频内容用一段话的形式介绍所设计作品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作品创意理念以及创作过程;
(4)作品以JPG或BMP图片格式提交,图片大小不超过20MB。
参与要求:
小学在校学生,个人参加。
02AI交互设计:中华文明“对话”成果的梳理与展示
核心主题:
回顾暑期围绕“对话”中华文明展开的人机交互探索,呈现历史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成果,提炼跨学科学习的方法与经验。
作品要求:
(1)提交500字以内总结(DOCX格式),梳理交互设计的核心创意、技术实现细节、所用工具及交互效果的达成过程(如语音交互、AR扫描等);
(2)提供2分钟以内的演示视频,展示暑期创作的交互作品(如“扫描青花瓷→AI讲解纹饰故事”),并阐述创意的形成与完善过程;
(3)附上作品链接(如小程序、网页demo等,需保证可正常访问)。
参与要求:
普通中学/中专/职高在校学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3AI工程实践:生活“超级工程师”的实践复盘
核心主题:
复盘暑期用AI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手实践,总结机器助手从构想to落地的全过程,提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逻辑。
作品要求:
(1)提交500字以内总结(DOCX格式),说明暑期制作的机器助手功能、解决的生活痛点及AI技术(如图像识别、语音控制)的应用细节;
(2)录制5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展示机器助手的实际操作效果(如“智能分类垃圾桶→AI识别垃圾类型并自动开盖”),并回顾制作中的调试经历;
(3)撰写实践报告,详细梳理作品的背景、目标、技术方法、实现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案、最终效果等,附采购零件的发票、调试失败的照片等佐证材料。
参与要求:
普通中学/中专/职高在校学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4AI算法挑战:“数智北京”方案的暑期成果汇总
核心主题:
汇总暑期围绕“数智北京”开发的AI算法成果,梳理算法从构思到优化的实践过程,展现用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作品要求:
(1)聚焦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绿色低碳、数字人文等暑期研究方向;
(2)撰写实践报告(PDF格式,≤20页),总结作品背景、技术路线图、完整代码、创新点及实验结果分析,标注数据来源(如公开数据集/自建数据采集方式);
(3)录制10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包含暑期创作思路解说、算法执行过程(数据输入和结果输出)和实际运行效果展示。
参与要求:
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个人或≤3人团队参加。
05AI创新教学案例征集:课堂AI融合的暑期实践总结
核心主题:
总结暑期探索AI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案例,呈现“数智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成果,为新学期教学创新提供可复用的实践经验。
作品要求:
(1)撰写教学案例报告,说明暑期设计的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如个性化作业批改、虚拟实验等)及实际教学效果(附学生反馈数据);
(2)录制5分钟以内演示视频,展示课堂应用片段或教学成果对比,回顾案例设计的思路与完善过程;
(3)附相关教学资源(如AI课件、工具链接等,方便其他教师参考复用)。
参与要求:
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职高)的一线教师,科技馆和少年宫等公益校外机构教师,个人或≤2人团队参加。
作品提交总体要求
1.所有材料需通过活动网页(http://beijingrgzn.com/home)提交,逾期系统自动关闭!
2.作品及附件需命名为“项目名称+学校+姓名/团队名”,格式清晰;
3.严禁包含个人隐私数据(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涉及他人肖像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4.作品需为原创。
别担心暑期成果不够完美——作为首届活动,评委更看重你在实践中的探索精神和成长轨迹。开学初的这段时间,把暑期的努力好好整理,这份成果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咨询热线:
曹老师83059934/董老师83059937
AI实践不过瘾?科普月4大体验等你来!
9月12日起,北京科学中心邀你近距离玩转科技!
刚整理完AI实践成果,想亲手体验科技的乐趣?9月份北京首个“全国科普月”来啦!本次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近3000场活动覆盖全市,而北京科学中心的4大AI体验,更是为刚参与完实践的你量身打造——在这里,你能把实践中的创意落地体验,还能为下一次AI创作积攒新灵感,开学初的科技热情,让科普月帮你延续!
两个重要时间点
记牢别错过!
1.9月10日12:00:
作品申报截止(网页http://beijingrgzn.com/home超时系统自动关闭,手慢无!)10月下旬:线下终评现场,和AI大佬面对面,你的作品将被全市看见!
活动报名网址
http://beijingrgzn.com/home
2.9月12日起:
科普月体验活动开启(不用等周末,工作日下午也能来玩,记得合理安排时间~)扫描中心放票报名二维码提前七天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