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在南科大的最后一课
9月24日的深圳,气温仍超过30摄氏度。对于68岁的朱清时院士来说,这是他在深圳居住的最后几天—9月28日,朱清时将离开深圳,回到合肥与家人团聚。
9月24日的深圳,气温仍超过30摄氏度。对于68岁的朱清时院士来说,这是他在深圳居住的最后几天—9月28日,朱清时将离开深圳,回到合肥与家人团聚。
此前的9月1日,朱清时在南方科技大学的五年校长任期已满,在2014届新生开学典礼致辞后,他向师生、家长们三鞠躬,由于新校长未能到位,朱清时暂时留守南科大。
朱清时这天的日程,与过去五年并无明显区别,他住在深圳市政府为他安排的迎宾馆住处,上午8时许,他惯常出现在餐厅,早餐是两杯果汁、一碗清粥。饭后,朱清时从住处坐车到位于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的学校。
一天前的9月23日,朱清时在做一个演讲的准备工作—南科大树仁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9月24日为全校学生做最后一次演讲。这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一次活动,考虑到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演讲时间定在了下午4点后。
为了这最后的告别演讲,朱清时特地找出了一些从未公开过的私人物品,其中包括钱学森先生给他写的一封信。1998年,他刚成为首位中科大培养出的本校校长,87岁的钱学森便给他去信,鼓励他认真办学,朱清时一直珍藏着这泛黄的两页纸。
除此之外,朱清时还找出了一些更久远岁月的见证物,其中包括1962年7月29日数学家华罗庚让助手给他的信,朱清时当时仅是16岁的学生。还有是1965年,朱清时读大学二年级时,他在听华罗庚讲课时的笔记。
演讲的准备工作在23日完成。24日上午,朱清时一直在南科大行政楼三楼最右侧的校长办公室收拾东西,到深圳五年,他还有不少私人物品要带走,其中包括 两幅邓小平弟弟邓垦送给他的书法作品,一幅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和另一幅“忍”字。中午12点,朱清时离开办公室来到学生餐厅,坐在二楼的角落用餐,这 是他的老位置。
朱清时满怀深情告别南科大(图片来源:中新网)
“请朱校长安静地离开”
下午四点,穿着蓝色短袖衬衣、黑色西裤的朱清时出现在第一科研楼,400人的报告厅已座无虚席,很多没有位置的学生只能在两侧楼梯上站着。
这场由学生发起的活动,似是给已退位的老者告别的机会。南科大的学生会前主席李荣蓬说:“朱校长将在离校前为我们上最后一课,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大一的新生们,能认真听讲。”
在2014级新生入学前,在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园里,只有610名学生,即使算上1000多名教职工,整个校园仍略显空旷。自2011年开始招生后,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招生48人,2012年招生188人,2013年招生325人。
朱清时珍藏着一张拍摄于2011年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学生们站在前面,教师和领导站在后面,照片上还有一句他加上去的话:抛弃虚文凭,追求真本事。
“我认识这张照片上的每一位学生。”朱清时在9月25日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相片上一个学生,自己参加美国组织的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得了 国际一等奖;一个学生,参加国内金融期货的一个大赛,得了特等奖;一个女学生,参加了食品科研工作,论文发表在美国《自然》杂志上;有两个学生已提前毕业 被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录取…… ”
“第一届学生四十几个,时间长、人数少,所以每个都认识;第二届学生188个,我只认识中间一部分;第三届就只认识个别了,因为时间短,而且人数也多了。”朱清时说。
最后一课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这个主题朱清时在过去已多次提及。在演讲中,他再次总结了自己的改革方法:即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将之归纳为以下几点:去行政化;实行能力素质与知识并重的选拔机制;四年学制,前两年上宽口径的基础课,后两年自选专业,以利于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实行书院制管理;逐步实现“自授学位,自发文凭”,由社会而不是教育行政领导来评价大学。
朱清时再次说起他的座右铭,来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人生就像芦苇一样,很脆弱,但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这就是说,做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至少一个人的一生中要体会一下做人的这种伟大”。
2014年,南科大录取本科新生608人,相当于该校2011-2013年三年招生人数的总和,这一招生规模距离深圳市政府原本2000人的计划还有不 小差距。目前该校学生已达1218人。演讲结束后的现场提问环节,一名新生向朱清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今年学校的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以后能不能保证教 学质量?”
朱清时说:“最理想的大学,可能是西南联大和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很少,老师很多……大学一定要有多种模式,核心还是追求智慧和真理。”
学生的提问逐步掀起高潮,到最后甚至有了一些悲情成分。一位2014级新生站起来说:“朱校长,您过去说,‘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跳车’。您为什么做了一届就卸任了,您提前跳车扔下我们,我们的路要怎么走?”
现场再次响起掌声。朱清时短暂沉默了一下说:“我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南科大的工作很操心,也很繁重。很希望有年轻、精力充沛、富有改革意识、更有声望的人来担当重任,谢谢你!”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朱清时被视为一个孤独的改革者。到了现在,他又说,“学生让他没有了孤独感”。
在提问环节,一个2013级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朱校长,我有自己的一个看法想表达,在演讲前,很多同学围着您要签名,我感觉找您签名的,大概有三种 情况:一是表达对您的爱戴,二是想让您签名留字来激励自己,三可能是刷存在感。我觉得,与其淹没在找您签名的茫茫大军中,不如与您有精神上的思想交流。我 希望您在演讲完后,能够安静地离开”。
朱清时笑了笑,没有接话。适当的沉默,已是朱清时的处事方式,2009年他上任后,曾抨击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坚决抵制教育部的诸多规定。离别之际的朱清时,已收敛自己的性格,去处理一些关系。在现场他如是说,“我从来不喜欢说官话,只是想把真实的想法说清楚”。
演讲最后,主持人提起开学典礼上的三鞠躬,提议全体学生起立向朱清时回鞠三躬。满场学生安静地起立鞠躬,朱清时站在台上,也默默地向学生三鞠躬。
礼毕,他安静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