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吃的,就把自己给吃了?!咋想的啊?

在一众无所不能的漫威超级英雄中,有位身受“不死诅咒”的死侍,它凭借无限再生的能力,跳出“生死簿”,一路在作死的路上狂奔,最终仍旧“求死不得”。 还有谁想要这种诅咒?图源:wikipedia 在现实世界里,也有一类以再生免死的动物——涡虫。由于有这强大的再生能力,在食物匮乏时,它们甚至可能会消化掉自己的部分器官……好家伙,才看了吃配偶的,吃子女的,吃妈妈的,这次更是个狠虫,直接吃自己?!

在一众无所不能的漫威超级英雄中,有位身受“不死诅咒”的死侍,它凭借无限再生的能力,跳出“生死簿”,一路在作死的路上狂奔,最终仍旧“求死不得”。


还有谁想要这种诅咒?

图源:wikipedia


在现实世界里,也有一类以再生免死的动物——涡虫。由于有这强大的再生能力,在食物匮乏时,它们甚至可能会消化掉自己的部分器官……好家伙,才看了吃配偶的,吃子女的,吃妈妈的,这次更是个狠虫,直接吃自己?!(文末有回顾链接)



全文高能预警!恐蠕虫的小伙伴儿还是速速划到评论区避险为妙。


啥是涡虫?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动物的统称,家族有上百位成员,分布于世界各地,从淡水、海洋到陆地潮湿环境,都能找到他们扁平的身影。


各式各样的涡虫

图源:nature


涡虫身形柔软,有的细长如面条、头部扩展成三角形或小铲形的,也有呈椭圆饼状的,体长从几毫米到接近半米不等,配色也很花哨,黑色、蓝色、棕色、白色都有。涡虫大都对光线敏感,多在夜间出没于水底或阴暗角落,日常生活中存在感不强。


头型和色素分布是辨别涡虫的重要特征

图源:The Beane lab


涡虫是一类较“原始”的生物:它们没有呼吸系统,全靠湿润体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其腹部表皮上的纤毛,湿润时能够摆动,以此爬行——这也限制了它们,只能在水下或潮湿环境中生活


咕蛹者

视频来源:YouTube


与同为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绦虫等寄生虫不同,涡虫大都是捕食性肉食动物,它们的食物列表上,有蚯蚓、水生昆虫、蜗牛甚至小鱼小虾。除了捡拾尸体,也会凶猛捕食:先用柔软身体缠住猎物,同时分泌黏液,牢牢锁定,接着调整姿势“下嘴”。



口和伸出来的咽在靠近屁股那端

图源:Marc Perkins


涡虫嘴巴位于身体腹面中后部,平时只是个小孔,此时咽部从口中翻出,形成一根短吸管,由此“吐出”消化酶,将猎物消化成肉汤,再用“吸管”喝汤了。不过涡虫的消化系统极为简单,有口无肛门,吃进的食物消化后的残渣,还得从嘴里吐出来


再看涡虫头背面,有两个深色小点,看起来很滑稽——这是涡虫的眼点,它们只有初版眼睛(色素沉积的深色小点),只能感受明暗但没法成像


还是“对眼”

图源:Royal BC Museum

也有的涡虫有多个眼点

图源:chaosofdelight.org


涡虫追捕猎物靠的是一系列感受器,尤其是化学感受器,能在空气中捕捉化学分子,锁定猎物行踪——很多陆生涡虫,头部向两侧扩大出两个耳朵,形成三角形“斧头”,头前端“码放”了大量感受器。


重生还有记忆?


但要说涡虫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技能,则是再生能力了——它们的身体里充满干细胞,一旦身体破损、残缺,不仅能恢复原状,还能完成自我“克隆”:如果把涡虫切割成好几段,只需几周时间,每一小段残躯,都能再生出一条完整涡虫


由于它们简单的神经系统,涡虫在被切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只有压力。视频来源:PBS


遗传学家摩尔根(就是研究果蝇那位),曾经取出一条涡虫身体的1/279进行培养,依然能够成功克隆!还有实验表明,这些涡虫分身,还能保有本主的记忆——曾经有科学家,训练涡虫对特定光线进行反应,将其切碎再生的个体,竟仍然保有此技能!


拔河比赛?左滑可查看 被诱导生出两个头的涡虫

图源:wildlifetrusts.org


再生的另一个好处,是特能扛饿——当食物匮乏时,涡虫会只保留“要命”零部件(如神经系统),将相对不重要的零部件(如生殖系统)主动消化,回收蛋白质以保证最基础的代谢所需。等食物充沛时,这些失去的器官还能再长出来。这种超级再生功能,也使它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象。



怎么生小涡虫?


作为一类雌雄同体的动物(每只涡虫都有雌雄两套生殖系统),涡虫既能无性繁殖,也能有性繁殖。


涡虫的无性繁殖,以分裂方式完成:先将尾部固定在礁石上,身体前部拉长、直到断为两截,再各自补足其余身体。有些种类繁殖时,身体拉长后并不立即分裂,而是形成一长串,犹如“连体蜈蚣”,幼体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彼此分离


相较于安静的自我分裂,涡虫的有性生殖更为热烈——以三角涡虫为例:虽然涡虫是雌雄同体,但仍需异体受精。两只涡虫先互相贴贴,同时向对方提供精子,多个受精卵被黏液裹成卵袋,粘附在水底石头表面,几天便能孵化出小涡虫。


涡虫就从这里孵出来

图源:Jan Hamrsky


我国常见的物种


我国是涡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种类超过130种。早在唐代的小说集《酉阳杂俎》中,就有对涡虫的记载描述,古时称“度古”“土蛊”。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涡虫都没什么存在感,国内常见的有旋涡虫大口虫微口涡虫平角涡虫鲎涡虫,而知名度最高的只有笄蛭(jī zhì)涡虫三角涡虫


笄蛭涡虫


笄蛭涡虫凭借怪异造型、个性名字,成为涡虫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选手——这类涡虫的标志特征,是扇形的脑袋,形似小铲子或小锤子,民间俗称“锤头虫


认准这把“锤子”


它们多以黄褐色为底色,配以条纹装饰;身体细长,仅几毫米宽,却能长到五六十厘米长,常在南方地区阴湿的泥土、石块间游走,追捕蚯蚓、蛞蝓等,偶尔闯入人家。笄蛭涡虫体表能分泌毒液,古人认为它有剧毒,其实只能麻痹猎物,但对人类一般没啥影响。


还有的长得像长面条似的图就不给你放了


日本三角涡虫


日本三角涡虫堪称最经典的涡虫,体长只一两厘米,身体浅褐色,三角形头部像个箭头。在我国南北方的河流、湖泊、池塘中都有,它通常紧贴石块、树叶表面。常会随水草、泥沙或石块,入侵鱼缸环境,有时会在鱼缸虾缸里大爆发。


“看对眼了”

图源:diark.org


白天通常藏身底沙,晚上出来抢夺鱼食、甚至攻击鱼虾幼苗,成为养鱼人士的心腹大患。不过最近科学家研究发现,日本三角涡虫可能是多个种的集合,也许不久就会分裂成好几个独立的种。


相比在陆地、淡水中生活的涡虫,海生涡虫的配色则更为花哨


左滑查看众多高颜值海生涡虫洗洗眼睛 

 图源:thesprucep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