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满籽林蛙又是输卵管,别给林蛙吃没了吧?
以来中医将林蛙称为“雪蛤”,满语发音为“榲普额尔赫”,在清朝中后期满、汉语言逐步融合过程中,林蛙形成了兼具满汉语言特点的“哈士蟆”俗名。由雌林蛙输卵管炮制的哈士蟆油是名贵中药材,自《本草纲目》到历次修订的《中国药典》均有收录。
继章鱼“爆头”,最近又在“重口味吃播”看到“满籽林蛙”爆头,其实这也没啥重口味的,只是下面这位外国友人吃得太原汁原味了,这在咱们东北可是常见美食。

这是直接抓上来烫一下就吃了吧
图源:YouTube
而且即使你不敢吃这样的林蛙,也一定被推荐过吃点“炖雪蛤”,说是大补,尤其对女人。是不是真补先不说,有的商家宣传雪蛤或者说林蛙油来自“野生林蛙”,这是我能吃的吗?这野生动物还能成天被“爆头”?
雪蛤到底是什么蛤?
俗话说“北雪蛤,南燕窝”,雪蛤学名东北林蛙,因其在寒冬中可冬眠长达五个月之久,因此得名雪蛤。东北林蛙是著名的经济蛙种,雌蛙输卵管里的营养物质做出的干制品即东北林蛙油,是名贵的食品、补品、药品。

说实话,因“以形补形”而有名的可能性大
图源:tcmwiki.com
对于林蛙,生活在东北之外的人们是陌生的,但说到宫廷贡品“炖雪蛤”、神效的“哈士蟆油”,就会引起很多人的无限遐想。东北人自古就有食用林蛙的传统,并将林蛙与猴头菇、熊掌、飞龙(花尾榛鸡)合称东北“四大山珍”。

木瓜炖雪蛤确实好吃
林蛙是两栖动物纲-无尾目-蛙科-林蛙属(Rana)蛙类的统称。林蛙属物种背侧褶较细,鼓膜部位有深色的三角斑,成体以陆栖为主,非繁殖期主要生活于山林中,多数种类体背面棕色,因此被称为林蛙(Wood frog)或棕蛙(Brown frog)。林蛙属的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暖温带地区和北美洲的北部。截至目前,林蛙属包含52个物种,中国林蛙属有22个物种。

林蛙本蛙
图源:ms.mogukj.cn
林蛙属的分类近年来经历了较大变动,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议。长期以来,形态特征同型性(非同源性状)都给林蛙属的分类学带来困难。
林蛙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以下简称“三省一区”)等东北林区水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名贵药材“哈士蟆油”广为人知的东北林区特产。明朝以来中医将林蛙称为“雪蛤”,满语发音为“榲普额尔赫”,在清朝中后期满、汉语言逐步融合过程中,林蛙形成了兼具满汉语言特点的“哈士蟆”俗名。由雌林蛙输卵管炮制的哈士蟆油是名贵中药材,自《本草纲目》到历次修订的《中国药典》均有收录。

还有人必须要在山货市场买来干的林蛙自己抠油
哈士蟆到底是什么物种呢?目前在三省一区分布的林蛙属主要有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黑龙江林蛙(R. amurensis Boulenger)和中国林蛙(R. chensinensis),形成产量规模的林蛙增养殖对象也是这三个物种。但是,动物分类学界对东北林蛙独立种有效性有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东北林蛙是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R.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的同物异名或者中国林蛙东北居群,也有分子遗传学证据支持东北林蛙为独立种。

东北林蛙。大东北太大了户口都上不明白。
图源:animal.memozee.
《中国药典 (2020 年版)》将药材哈蟆油动物基原列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多种著作及文献均将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同时作为哈蟆油基原。《中国动物志》中,东北林蛙俗称“哈士蟆”是一个有效种,仅分布于中国东北,而中国林蛙的分布仅限于中国戈壁经阴山山脉、燕山山脉到山海关的以西及以南地区,在东北无分布。

黑龙江林蛙
图源:gbif.org
真假林蛙油
近年来捕捉野生林蛙的人越来越多,人为的滥捕乱杀,使野生的林蛙和林蛙油越来越缺乏,导致林蛙油价格非常昂贵。一些不法商家以青蛙油、中华大蟾蜍油、牛蛙油和明太鱼精巢等冒充林蛙油。有学者将东北林蛙所产的油为“大油”,黑龙江林蛙所产的油为“小油”,其他蛙油均为“伪油”或“假油”。

这个是你吃的牛蛙,一般绿色、黑色、棕色
图源:sdherps.org
由于长期无节制的过度捕捉,加之原产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中国野生林蛙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以尚志县为例,1994年的时候仅一年就可以收购大概8000公斤,十几年过后只有几百公斤。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的调查发现,在60 %-70 %的中国林蛙适生区域,林蛙密度剧烈下降,有的地区甚至很难找见,东北三省的林蛙总量加起来共有8.48亿只;90年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东北三省的林蛙总量预估在10~13亿只。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管理不到位是林蛙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你想吃林蛙别的动物也想吃呢
据统计,三省一区现有蛙农近 4 万户,从业人员约 50 余万。主要增养殖对象为东北林蛙,增殖放养约 100 亿只,回捕约 15~20 亿只,年产值约 200 亿元。林蛙资源对东北特色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谓不卓著。
1970 年代以前,东北林蛙主要靠捕捉狩猎形式获取,由于林蛙价格居高不下,仅靠捕捉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80年代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包沟放养”,即所谓的“人养蝌蚪天养蛙”的生产模式。增殖模式主要人工控制林蛙产卵、孵化、育苗、变态,以及冬眠等,幼蛙、成蛙阶段自然回归山林发育生长(所谓“上山蛙”),然后秋季采用“旱亮子”、“水亮子”等工具捕捞下山冬眠的成蛙(所谓“下山蛙”),选留商品规格销售,其余释放进入溪流自然冬眠。

放养但不完全放养
然而,这种模式本质上还是掠夺野生蛙资源。加上趋利心理,承包人很难掌握捕获与放养之间的平衡,一些不准备继续承包的养殖户在承包合同到期前也会采用灭绝性捕捉。林蛙市场价格一涨再涨,使得一些养殖户在每年的4月份直接到河沟里捞取野生蛙卵,省去了培育种蛙的过程;或者靠捕捉野生蛙获利,致使野生林蛙资源遭到掠夺性破坏,蛙越养越少,越抓越小。

每次喝奇亚籽都会被奶奶说在喝青蛙卵
图源:thenaturalistsnotebook.
此外,“包沟放养”的人工养殖可能导致野生种群遗传结构的改变。养蛙户为了加快繁殖,采用异地长距离收购蛙种或卵团的方式,使得不同地区的种群混杂,改变了林蛙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
养殖还是野生?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快速通过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林蛙是否属于野生动物?”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文明确中国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林草部门原来核发的林蛙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被撤回和注销,林蛙按照经济水生动物管理。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林蛙为水生物种,属水生经济类,非水生野生动物;不再区分林蛙为野生,还是养殖。

结论:正规途径的可以吃。林蛙炖土豆很香
总之,不管林蛙到底是水生还是陆生,野生还是养殖,建立切合实际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以保护林蛙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以维持蛙群的自然结构,确保产卵群体的数量、卵的正常孵化、蝌蚪和幼蛙的生长发育,防止过度捕捉,才能达到保护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