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学跨年 | 2024科学跨年之夜它来啦!
作者:
来源:北京科协
发布时间:2023-12-31

2023年2月7日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
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
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与鹊桥二号
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
谷神星一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
乘坐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时光如白驹过隙
不知不觉精彩的2023已接近尾声
2024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广播电视台
联合打造

踏上新征程
2024科学跨年之夜

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
北京科学中心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这是一场汇集
倪维斗、刘大响、汪景琇
董家鸿、朱彤、吕廷杰
肖龙、张冲、赫然
等院士专家的科学盛会

心动了吗?
这里有一份2024科学跨年之夜速报
精华汇集,速速查收!

主讲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行星地质学家肖龙
火星为何被称作地球的“姐妹星”?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为何我们对火星遗迹、移民火星好像格外情有独钟?火星又为何是人类外星迁徙的首选,它有何特别?如果你也对这位神秘的邻居充满好奇,肖龙教授的“脚踏实地 探索星辰”主题演讲可不能错过!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太阳物理学家汪景琇
极光,通常都出现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高空。但今年12月初,北京居然出现了罕见的极光。我们在北京为什么能看到极光?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理是什么?一起期待汪景琇院士这篇演讲为我们讲解人类探索之旅中永恒的挑战——太阳。
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
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创造了走马灯。但你肯定想不到,走马灯居然就是航空喷气发动机的最初雏形!人们怎么从小小的走马灯上得到启发,造出了翱翔天际的大飞机?从仿制生产到自主研发,中国几十年的民用飞机研制历史经历了多么艰难的探索过程?刘大响院士这篇演讲为您全方位讲解。

主讲人: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首席专家张冲
玻璃,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如果有人告诉你,玻璃的发展史足以见证人类文明的发展,你会相信吗?透明、易碎,这是大家对“玻璃”的印象。但玻璃可以做得比纸还薄、折不出痕迹、留不下划痕,你相信吗?一块薄薄的玻璃,却曾经使我们整个产业发展都长期受制于人,我们的中国玻璃行业又是如何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的?张冲老师这篇精彩演讲着实令人期待。

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廷杰
“5G”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华为事件一度将中国5G推向所有人的视野。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和全新操作系统——鸿蒙系统的问世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5G是重大的历史关口呢?经历过这个移动通信技术颠覆性创新的周期,10年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一起来听吕廷杰教授的全方位讲解!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化学与环境健康学家朱彤
臭氧,在两万多米高空,它是地球天然的保护伞,可它一旦来到近地面,就成为了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臭氧会给人类以及环境带来哪些危害?珠穆朗玛峰作为人迹罕至的“地球第三极”,它与人类的生活又有哪些关联?北京的天空,又是怎么从十年前的“雾霾灰”变为了如今的“常态蓝”?一起聆听朱彤院士的科学故事!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赫然
人工智能日益崛起的今天,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人类会被AI取代吗?会有很多人因此失业吗?倘若有一天AI比人类还“聪明”了,到时候,它会不会反过来控制人类?关于这些问题,相信赫然老师这篇“我的AI不是梦”一定会给你一些启发!
主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
在没有先进的胃肠镜技术,也没有B超、CT、MRI等现代影像诊断方法,可用的只有传统X线影像的年代,外科医生如何研判病情,准确诊断病灶和出血来源?一起来倾听董家鸿院长的这篇演讲,感受医者的一颗无私无畏的“大爱仁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讲述一代代科学家破解不同领域“卡脖子”技术、爱国之情扎根于心的故事,向如倪维斗院士一般奋斗在艰苦环境下的老一代科学家致敬,告诫新时代年轻人时刻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从一位位杰出的先辈手中接过时代的火炬,照亮属于自己的时代与奋斗之路。
现场在科学家们演讲科学故事的同时,也会穿插科普课堂环节,以光学玻璃、人工智能等为题材,给中小学生开讲“2024年第一堂科普课”,寓教于乐,结合科学故事,亲身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体验,通过生动的课堂呈现,快乐地理解并学习科学原理。
嘉宾: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天宫课堂实验课题组成员孟令川

嘉宾: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赫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曹杰
演出团体: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天使童声合唱团邀请以《少年》“走红”网络的、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老教师合唱团,以及国内少有的专业童声合唱团体——天使合唱团两个团体进行合作演唱曲目《祖国不会忘记》,通过“一老一少”的搭配以及反差感的曲目设计,制造神奇的“化学反应”。以2023年科技亮点事件为创作蓝本,融合演唱、舞蹈及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邀请高校学生化身最美科技工作者,通过朝气蓬勃的表演和科技相关情境设置,展现当代一线科技工作者作为各领域科研团队中坚力量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勇于创新、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节目还将前往福建漳州、北京怀柔科学城、平谷农业中关村三大科技场所进行实地探访,让我们以科学家的视角走近这一座座“大国重器”,沉浸式体验科技场景魅力,揭秘大科学装置背后的故事。
福建漳州 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中国核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堆型,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北京怀柔科学城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从空中俯瞰,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整体建筑形似一个放大镜,寓意为探测微观世界的利器。HEPS是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它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北京平谷农业中关村科技园
生物育种领域也是北京重点布局的研发任务。从植物,到动物,北京平谷农业中关村科技园有着科技含量最高的农产品。当科技遇见农业,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欢迎您在2024年1月1日21:00锁定北京卫视2024科学跨年之夜,到节目中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