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大咖,却是最难火的综艺
《三体》ip助阵 + 大咖捧场,却没能取得预期的市场反馈,科幻综艺注定只能困在小众圈层?
科幻治好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但却没人愿意为科幻综艺买单。
几天前,国内首部科幻漫谈综艺《不要回答》收官了。
读过《三体》的人,对这档综艺的名字肯定不陌生。作为其中最出圈的梗之一,“不要回答”竟然真的被做成了一档节目。
就像东方红一号开启了刘慈欣的科幻大门,最终创作出《三体》一样;被《三体》震撼的一群年轻人,也攒出了《不要回答》这个局。
当然,这部综艺并不是针对《三体》本身的解读剖析,而是借助其宇宙观,探讨了存在于未来的新型生活方式,如火星移民、大数据爱情、买卖睡眠、AI家人、虚拟演员……科幻感、科技味虽浓,但话题却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此外,节目的嘉宾也颇有亮点:有王子文、许知远、郝蕾这类的文娱咖保流量,也有徐冰、张双南、尹烨这样的技术咖保质量,外加贾樟柯主持、刘慈欣镇场,阵容之强大,可谓综艺天花板。
只不过,《三体》ip助阵 + 大咖捧场,却没能取得预期的市场反馈,科幻综艺注定只能困在小众圈层?
带着疑问,我们与这部综艺的主创团队聊了聊。
01 顶配综艺,就这?
《不要回答》是国内首部科幻类漫谈综艺,但它并不是第一部科幻综艺。
在它之前,还有《智造将来》和《未来中国》,其中的《未来中国》还有头部脱口秀艺人加盟,但这些也都没能掀起水花。
《智造将来》的策划团队在接受《齐鲁晚报》的采访时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凡是和科技相关的议题,都是很难往模糊了谈。因为需要严谨,所以节目氛围做出来很容易严肃化,难以达到娱乐的效果。
《不要回答》在策划阶段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主创团队不止一次告诉《新周刊》:这类综艺最难的环节其实是如何把握节目的分寸,即究竟是该做得垂一点还是泛一点。
节目导演举了个例子:一个恋爱节目,不管是什么样的受众,都可以看得进去,对于爱,大家似乎天生就能懂。但是一个科幻类的节目不一样,科幻迷和普通观众对于节目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科幻迷来说,他们会很期待在你的节目中吸收一些高精尖的知识点,否则会失望。
究竟是要照顾大学生,还是兼顾小学生,成了主创团队在前期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而尹烨曾说过:没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是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和很多科幻迷一样,制片人杨舟更希望这档节目可以展示科技中的人文魅力。
所以,为了提高节目的趣味性、降低节目观看所需要的专注力、让更多人看到科幻的价值,他们最终还是放弃了垂类的打法。希望在科幻大品类之下,节目内容可以有科技与人文的思维碰撞感。
“毕竟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短视频盛行的年代之下,大家对于内容的耐性正在逐渐降低,如果讨论的问题太‘硬’,估计受众会变得更少。”
定位明确之后,《不要回答》就采用了【自制小短片引出问题+嘉宾对问题的深入讨论】的形式,最终做出了8集小而精的谈话节目。
果不其然,硬核科技理论与温情人文关怀达到平衡之后,《不要回答》凭借《星际移民:再现三体冷酷宇宙观》和《用大数据找真爱:够胆你就来》这两集中的话题上了几次热搜。
【不要回答】的热搜表现 来源:猫眼专业版截图
《新周刊》追问《不要回答》创作团队,给自己的节目打几分。得到的回复是:如果作为观众,可以给到70分,但作为创作者,他们只能给自己打59分。
“我们也知道《不要回答》确实不完美,还有很多改进空间。在整个视觉的丰富度上,我们留的遗憾比较多,包括前沿科技的展现和科技思维的动态呈现,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02 科幻注定与综艺无缘?
在思考“科幻综艺为什么吃力不讨好”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道选择题。
忙了一天,当你终于瘫在屏幕前想要松一口气的时候,你会选择看的节目是:
A、歌舞选秀
B、恋综
C、脱口秀
D、科幻漫谈综艺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只会在前三个选项中纠结徘徊。至于第四个,除非是科幻死忠粉,否则宇宙的有趣,打工人才没有力气在意。
宁愿跟着王心凌再跳一遍、由着诞总冒犯一回、陪着节目里的CP再心动一次,都不想再碰任何需要动脑的内容。
也正是因此,唱、跳、语言类节目一直称霸综艺市场,当然,偶尔也有一两部真人秀、竞技类的节目走红,但科幻一直是综艺人不敢挑战的禁区。
具体的原因,《造神年代》一书中给出了解释:“我们都爱音乐的原因是,其节奏韵律大体相同,频率序列大体相似,但每一段、每一阶稍有变化。这是大脑最享受的体操,细胞会全体起舞。”
在这种节奏之下,大脑才会真正得到放松。这也是为什么视频号在大力推广直播时,会打出“音乐”这张牌的原因。
而语言类节目能走红,则是因为其中的观点戳中了大家的情绪,有了情绪点,自然会忍不住转发分享,这样的节目想不火都难。
但是科幻题材,没法复制这种玩法。一位老综艺人指出:在大众眼中,科幻这个东西天生就缺少一丝综艺感。不像选秀节目可以pk,让观众拥有养成感。科幻节目无血无肉,就容易变成一块硬骨头。
这个道理,《不要回答》的团队也懂,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科幻”题材本身的原因,而是该如何做的问题。
因此,去年7月,当主创团队知道自己可以与《三体》联动,搞一场科幻综艺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是“再难,也要做”。
03 科幻综艺,难但正确的事
对于两位主创来说,大家在接到项目消息时,思考的都是“该怎么做”,没有人犹豫过“要不要做”。
两位主创虽说不算是科幻迷,但也都曾经因《三体》大受震撼。在这本奇书初步塑造了他们的科幻观之后,他们对于科幻的态度也如这部综艺名称《不要回答》一样——充满了敬畏。
一个好的科幻作品,不光会提升受众对自然、宇宙的感知力,也会让大众意识到人类的渺小与人性的复杂,从而对于个人处境以及周遭环境产生新的思考。
可以说,科幻绘出的远方,更能缓解眼前的苟且之痛,而“科幻”这颗解药的药效也更持久。科幻综艺理应埋着同样的魅力,只是尚未被人发掘有效的食用方法。
正如冷淞所言:“科技综艺类节目的制作空间其实非常大,仅从科技发明这个内容来看,制作者就可以做顶级或终端的发明,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选题。虽然这个类型不好做,可一旦钻进去了,就是个富矿。”
《不要回答》的主创团队深以为然:“其实我们在审片的时候,也经常会被这些科幻观点再次震撼到,就比如数字克隆人,可能等我们 45 岁左右的时候,身边真的会有很多赛博人,我们相信这种话题是值得被讨论和关注的。”
毕竟,和“”元宇宙里的自己聊天”这件事,马斯克已经做过了 来源:微博截图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幻漫谈类的节目,必定能在文娱市场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虽然《不要回答》仍有很多短板需要完善,但是作为首部科幻漫谈节目,能体现出科技人文交融的奇思妙想,把科幻综艺的大门再推开一点点,这档节目就已经完成了其自身的使命。
就像刘慈欣对科幻综艺的期望一样,“只要能通过一个节目感受到科幻思维的魅力,对科技、大自然、人类产生好奇心,就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要回答》能面世,不管作品本身有何种瑕疵,都是一次成功的试探。一如网友评论所言“这种节目的存在很有必要,作为到达更高处的一张梯子。”
至于科幻综艺如何利用垂直到底的打法培养出更多的受众,在曲高和寡与流量至上之间寻求平衡点,希望下一季的《不要回答》,可以帮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参考资料:
[1]《从地球出发》:综艺恐怕还是无法让科学流行 冷眼看电视 2020-02-09
[2]“不要回答”给未来多一个“机会” -人民网- 2022-08-10
[3] 科幻漫谈节目《不要回答》,啃了块“硬骨头”,-齐鲁壹点,2022-08-01
[4] 贾樟柯当科幻节目主持人,尹烨成为科普网红,科技节目又能了?齐鲁晚报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