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蕙:医者仁心,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造福千万家庭

作者:蝌蚪君 来源:蝌蚪五线谱

日前,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首次联合开展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郭晓蕙被遴选为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郭晓蕙教授

郭晓蕙教授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通过推广生活方式干预,让糖尿病患者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患者少用药,实现对糖尿病的控制。”

从医数十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仍奋战在糖尿病防治第一线,她坚持基层教育先行,四年时间,将“春苗计划”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 

早在本世纪初,郭晓蕙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糖尿病专家,2003年就以第二完成人身份参加“游离脂肪酸在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同时,她着手致力于“培训+教育”工作,一方面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另一方面不断推广我国糖尿病教育管理专业的落地实践,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

“糖尿病光用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要进行终身管理。”这是郭晓蕙一贯的理念。

“很多肥胖的人,管理好了,瘦了,血糖正常了。也经常遇到胰岛素治疗10多年,不好好管理,血糖还是很高。”她建议糖尿病患者首先自己要认识自己的疾病,确立长期管理生活方式的意识,明确应该管理到什么程度,目标血糖值是多少,要了解自己的药物和用药时间,定期复查。

同时,糖尿病家庭管理也不能缺失,漏服药物是很常见的情况,家庭成员可以提醒患者吃药、测血糖,特别是主动管理一家人的饮食,避免不宜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出现,减少其他家庭成员因与病患有共同的不良饮食习惯而患病的风险。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多年来,郭晓蕙带领团队积极推动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教育,依托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者与全社会间互动、支持与协作,组织和培训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资源开展包括同伴教育在内的主题宣传及跨平台协作患者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应和社会效应。

如今,郭晓蕙正敞开怀抱迎接一个“互联网+”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时代。在推动教育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化的创新实践,尝试推动保险、学术、医院、APP 及各类资本的深入接触和融合应用,多方携手更好地探索商保、医保与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结合的模式,并汇聚广泛的创业团队力量,通过联合门诊、创新支付等一系列实践,深入探索适合国情的互联网管理服务新模式。

目前,郭晓蕙参与的一个“线上+线下”的慢病在线管理系统,让患者长期坚持记录饮食,远程测得血糖数据,进行系统地管理、随访。在线系统不需要知名专家,只需要家属、基层医生,按着系统去做,病人就能得到规范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卫生经济学的分析,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算下来,相比只用药物的治疗方式,长期来看,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了,花费也下降了。”郭晓蕙说。

郭晓蕙教授 健康界

郭晓蕙教授 图片来源:健康界

而建立糖尿病教育者的培训体系,也是郭晓蕙十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她开创引领了中国的糖尿病教育者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变化。

她牵头编撰了中国糖尿病教育者培训认证的培训教程,策划实施“中国糖尿病教育者培训认证项目”与“中国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举办24期“中国糖尿病教育者认证培训班”,建立约30个糖尿病教育培训基地,认证近400家示范医院,培养出近5000名不同层级的教育者,活跃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岗位上,同时带领团队编撰和发布两版“中国糖尿病教育管理标准化幻灯”,免费支持近万名各级医院的教育者在实践中系统地使用,扎实推进了基层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郭晓蕙还特别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在担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糖尿病专委会主委期间,她想要为基层医生的水平提高做点事情,她认为培训需求是很大的,仅靠大医院里一年十来个进修医生远远不够,应该有一些培训资源直接给到基层。为了推动基层规范诊疗和青年医师诊疗能力的培养,她策划的春苗计划,在四年间足迹遍及全国,累计举办培训义诊近150场。在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实践的同时,让县级医院的医生有更多机会提高的内分泌医学知识,包括如何诊断,治疗随访,并发症监测等。

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郭晓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她身上体现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

郭晓蕙身兼数职,但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总是以勤奋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临床工作中,每次查房她都会亲自查体,获得详尽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每当遇到疑难病或罕见病例,她总是亲自翻阅书籍文献。她认为无论做什么,实事求是都是最重要的。

她对待患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总是用通俗的语言向病患耐心解答。她看病总是从全局出发,着眼于整体,对每个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她说好的医生不仅要治愈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向他们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患病的身体和心灵一起更健康地面对人生。

每次遇到治愈的病人,郭晓蕙总能从中得到鼓励,就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一个“永远有用的人”,她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