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校科幻社专访系列之清华大学-原创部部长杨枫

首都高校科幻协会采访系列

清华大学科幻协会会刊《无名者之国》于2021年年底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历经三年多的作品集清华科幻社的发展史、科幻文化以及一些优秀作品为一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真正了解清华科幻社的机会。今天蝌蚪君请来了这本书的策划-清华科幻协会原创部部长杨枫,让我们通过对他的采访,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会刊吧!

图片2

问:可以谈谈《无名者之国》的整体思路吗?

答:最开始是2018年的微像基金,当时获选的社团有5000元的资助,然后差不多同一时期涌现出不少的科幻Mook,我感觉这个跟社团的会刊比较搭,就拿这个为资助项目申请了。然后因为是第一本,所有基本的出发点是去推介我们自己的科幻社团,包括放一些优秀作品进来,还有日常的一些脑洞,以及科幻史。但如果做正式出版物的话,同时还得兼顾外部读者,所以就把大选题从我们自己的科幻社团放大到了整个世界科幻社群上,拿这个为线索来串所有的内容,基本结构就是三个主要子命题(对应三篇杂论,一个借前worldcon时代的社群诞生历程写内在文化,一个写科研驱动,一个写政治驱动)和六个版块(每部分借用一部经典幻想作品的名字),在这个框架下把社员的作品放进来,填充好内容。

问:目录是以六大板块来区分内容的,这一块的思路是什么?

答:六节的含义跟这个不太一样,更多是从内容上做的分组:

路边野餐是一些引入性的短篇小说(或者按照蝌蚪的定义,是微小说);

我不属于他们是上面说的那种边缘人的自娱自乐精神;

未来序曲(还是太空序曲来着)放了和宇宙探索相关的作品;

幻想嘉年华是概念性的创意的展览;

乌有乡消息是顺承那个乌托邦理念的一节,所以除了微型国家演变史的杂论之外,加了两篇侧重这点的中篇。

最后的无名者之国就是协会史了

问:可以从会刊作品的角度谈谈吗?

答:作品有旧作,有新作,旧作是从以前的优秀小说里选的(《蓝溪之水》《毕业讲稿》《生而为人》),新作分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自由创作,我来挑选、推荐发表然后收录;这种里面还有协会主办的征文作品(“清北科幻微小说征文”优秀作品集),以及飞氘老师在清华办的科幻创作课程的优秀期末作业(《它曾活着》)

一种是我来直接约,比如两篇非我撰写的杂论;

另有一种情况是,我会在协会的日常笔会上提出命题,然后大家自由讨论,最后交给一个人来写,《寻找旦旦》和《最后的西游》是这种情况,后一篇是我主笔,署的是协会的名字(屠思凡的实际拼写是thusfan,对应协会的英文缩写THUSFA);

最后一种是纯脑洞,这部分是由那些没有严肃小说写作能力的社员在笔会上头脑风暴出来的,我会约定一个格式,让他们按照这个格式来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艺术家部的画手们再做润色,做成图文并茂的形式,再在排版上做些进一步的提升,目前看反馈《舌尖上的星河》非常好,说明这个路线也是可行的(这个还带到2019年底在园博园的科幻大会上做过活动)。

问:《无名者之国》这本书您从策划到发行一共用了多久?中途都遇到过哪些挫折吗?

策划到制作出成品花了一年半,发行花了两年。总共三年半,策划开始的时候龚社长刚刚卸任,发行的时候又再次就任了,刚好一个轮回。中间遇到的最大挫折可能是当时还没有专业的美编,真找社外的也比较难,就亲自上阵,买了一本Adobe InDesign的官方教程,连带着五六本风格设计指南,花了半个月时间速成了一下就亲自上阵了,后来的社长兔酱也帮了不少忙。内页插图在做样书的时候不用特别在意版权问题,所以就先找了网上的一些图,然后同期向社内的画手约稿。最后设计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问:在之前的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词汇是“边缘人”跟“下沉作品”。可以谈谈您对这两个词汇的理解吗?

说实话我觉得边缘人这个词让我谈可能不太合适,因为它首先需要你有一个对大的环境的认识,才能区分出什么是核心,什么是边缘。放到科幻这个事上,就像前面说的,主观上我不觉得喜欢科幻就一定要确定一个科幻迷的身份,因为人本身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概念,不应该被某一个具体的圈子给框住。相比之下,我觉得人更应该关注科幻这个东西如何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确立你自己的意义。这样一来,就没有边缘不边缘的了。仙女座星系相对于银河系算不算边缘?算吧。但它足够庞大,足够饱满。做《无名者之国》也隐含着这层态度。

下沉作品具体指的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的幻想该如何关照沉重的现实。韩松老师最近也提过这个点。就拿最近的拐卖妇女话题来说吧,科幻小说里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问题,就算硬要去写,也很难写出味道,很容易就滑入自我感动的庸俗境地。但难道就注定应该这样吗?从作者的角度上讲,之前在私人生活里遭遇过这样的事的时候,总有种科幻文学很无能,甚至文学很无能的感觉。所谓的下沉作品,其实是希望能够以更加谦卑的心态去看待这些问题,这种谦卑(或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温柔”)对我来说,比写宏大叙事重要多了。

问:您加入清华科幻协会一共几年?您觉得为什么自己会成为原创部的部长?

答:三年多吧。成为原创部的部长是上届部长钦点的,因为当时大概是部里为数不多还在写跟交流的社员了,也没什么自觉。真要说优势的话,大概是跟其他作者相比,我点了一点编辑的技能点,所以更容易把各位的创作汇集起来吧,写作的话部里的大神特别多,我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一些,会经营一些,而这些没什么值得吹嘘的。

问:最后,您觉得怎么介绍才能吸引到读者们去买这本书?

答:面向公众的本意有两点:①让科幻迷在书里找到自我认同;②让外人理解搞科幻的人在做些什么,能成为什么。出版方那边还打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的招牌。目前差不多就是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