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丘》的厄拉克斯星球中生存真的合理吗?

《沙丘》中小老鼠的原型是什么?

前不久电影版《沙丘》上映,电影剧情除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之外,让观众记忆犹新地大概就是厄拉克斯星球上荒凉且严峻的沙漠环境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了。毕竟谁都无法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生存,但是沙丘世界却让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图片来自:豆瓣

根据电影的设定,人类和生物能在这个缺水的星球生存,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来补充水源。让大家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剧中出现的一种憨态可掬的小老鼠。

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真的符合科学原理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荒漠中的小萌物

想必大家在观影的途中都被荧幕上突然出现的一只小萌物给惊艳到了:保罗跟母亲因为哈南克人的追杀逃到了沙漠中央,无助的两人决定前往沙漠深处去寻找弗雷曼人的帮助。此时,镜头转向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出现在镜头前,大大的耳朵,小小的身体,尾巴上还有一坨小揪揪,十分的可爱。而小老鼠的耳朵上也不断地渗出汗液,并顺着耳朵重新流回的体内。而这种“自产自销”的方式也成了整个厄拉克斯星球生物共有的生活方式。

小老鼠的出现让原本几近绝望的母子二人看到了些许生的希望,因此这一幕的转折可谓是恰如其分,为后续的剧情做了良好的铺垫。

图片来自:豆瓣

《沙丘》中小老鼠有原型吗?

沙丘世界中的小老鼠其实在我们现实世界中是有原型可查的,相信很多小伙伴也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生活在严酷的沙漠地区的长耳跳鼠。只不过长耳跳鼠耳朵的作用跟电影中小老鼠耳朵的作用全然不一样。

图片来自:Pinterest

长耳跳鼠的体重约在30克左右,耳朵大又长,尾巴的长度是身体的2倍。长耳跳鼠因为地区的不同背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其余的部位多为白色。长耳跳鼠一般在夜间活动,主要以植物种子、昆虫为食。多栖息于沙漠地区。

长耳跳鼠其大大的耳朵除了能帮助自己收集天敌的讯号从而躲避危险之外,这双耳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散热。因为长耳跳鼠的耳朵上有着密集的毛细血管,当血液留到耳朵部位的时候,体内所产生的热量就会到这里得以释放并起到降温的作用。所以,这对于生活在沙漠深处的小动物来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不仅如此,长耳跳鼠耳朵上的血管也可以收缩,同时起到保暖的作用。

图片来自:Pinterest

不同于现实中的长耳跳鼠,《沙丘》中的小老鼠虽然跟它有着类似的外形,但是其耳朵的作用主要是收集汗液,从而给体内提供可饮用的水源。这一点跟厄拉克斯星球上的土著居民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来生活,可谓是惊奇。

除了长耳跳鼠,像耳廓狐、非洲象这些生活在炎地区的动物都是通过耳朵上密集的血管来散热,并代替出汗,从而减少了身体内水分的流失,以此调节身体系统的平衡。

图片来自:Pinterest

收集汗液来补水行不行?

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把汗液收集起来作为水源使用呢。

首先,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几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设计了一款“汗水提取机”,声称可以将一件被浸透的T恤提炼出10毫升的饮用水。然而人一天所要摄取的水量是2000毫升,且人一天能蒸发的水在600毫升左右。由此可见,用净化后的汗水来补充饮用水,是完全不够的。

同理,一只老鼠一天所需的水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其排汗量自然也少之又少,更别说所谓的“自产自销”了。

图片来自:豆瓣

不仅厄拉克斯星球的小老鼠是这样,就连当地的弗雷曼人也是一样。他们通过制造出来的仪器回收汗液、尿液、唾液等,然后通过提纯来补充日常饮用水。显然这些水量是完全不够人体的摄取量的。人在缺水的环境下没多久就会脱水,而一旦出现了脱水的情况,肾脏和皮肤就会不断进行排水,这样人很快就会失去更多的水,从而导致体内有效循环的血量减低,然后进一步休克,最后死亡。

所以,用汗水来补水虽然理论上可行,但其补水量还是远远达不到人体每日所需求的摄入量,因此,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可行。

图片来自:豆瓣

地球上有的物种虽然可以在缺水环境而造成的30%体重损失的情况下存活,但就人类而言,是根本无法达到这种程度的。长期缺水的状况对人来说已经算是病态性缺水了,而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整个人体系统都会崩塌。所以,“长期缺水”在人类这里更像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厄拉克斯星球来说,就算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也架不住机体长期缺水。不过话说回来,这毕竟是一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世界,某些不合理性是必然存在的。


图片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