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答题

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光头强得的厌食症,究竟是什么病?

作者:蝌蚪君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2021-10-05 15:53:11

在《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第64集中,光头强得了厌食症。熊大熊二还有吉吉国王都想尽办法为光头强做饭吃,但他依然食欲全无。

图片来源《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

厌食症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在生活中的厌食症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

严重的问题:进食障碍

长时间的食欲缺乏或者食欲减退,见到非常可口的食物也不贪,甚至拒绝吃饭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厌食症这种疾病偷偷找上了你?

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症和不典型进食障碍4种类型。上述光头强感觉很饿,但就是躺在床上,怎样也不吃东西的情况就属于神经性厌食症。

图片来源creativecommons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以剧烈限制摄食、体重明显减轻以至于危及生命为特征,并伴有肥胖恐惧、体像障碍的一种身心疾病!

1964年,Richard Morton提出了“神经性消耗”,这是人们对神经性厌食症最早的记录。后来,英国医生在1873年首次提出“神经性厌食症”的说法。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为0.4%,是男性的10倍,以青春期及年轻患者为主。运动员、舞蹈工作者和大学生也是患病的高危人群。

图片来源creativecommons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性厌食症的病死率高达9.8%,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其治愈率约为50%(非常低),治疗效果不显著及反复发作的患者能占总患病人数的40%。

当然,大家也不用因为偶尔食欲不佳就怀疑自己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2013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确定的神经性厌食症诊断标准为:(1)发育正常和身体健康的前体下,患者剧烈限制摄食,导致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下线;(2)在显著低体重情况下, 仍强烈恐惧增重,或主动干扰增重;(3)体像障碍,负性自我形象评价,无视疾病严重性(照镜子总能看见自己很肥,无法看清真实的自己)。只有满足以上症状,才可能被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图片来源:creativecommons

2017年,神经性厌食症进一步被分为A、B两种类型。A型为“限制型”,主要症状包括过渡节食和过度运动;B型为“暴食清除型”,间歇性暴饮暴食,而后通过催吐、导泻、利尿等方式快速清除食物。由于限制饮食、自己催吐或过量使用减肥药物,患者常常非常消瘦,伴随头发减少、体温降低、女性月经消失或减少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脏器损伤、骨质疏松,自杀和死亡危险增加。

图片来源:creativecommons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非常严重而又被很多人所低估的疾病,为什么我们有些人会得神经性厌食症呢?其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神经性厌食症是怎么发生的

神经性厌食症具有遗传倾向,是一种基因遗传易感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遗传病。多巴胺相关基因、五羟色胺相关基因、刺鼠相关肽相关基因、雌激素相关基因、胃饥饿素相关基因以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与该病发病有关。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有学者认为该病发病起因于中脑奖赏系统异常。

“奖赏预测误差假说”认为当预期低于结果时,多巴胺能神经元兴奋性增强,产生愉悦感,强化摄食行为;反之,神经元兴奋性减弱,抑制摄食,体重减轻。长期的饥饿或者厌食可以扰乱奖赏预测误差,导致进食模式病理性改变。

图片来源《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

此外,外周激素功能异常也会导致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该病患者血浆瘦素处于极低的水平,可能导致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降低,而糖皮质激素升高,引发代谢紊乱。

最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包括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还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社会文化对于苗条身材的推崇,媒体及商家贩卖女性身材焦虑,不断强化女性减肥意识,驱使女性以及青少年为获得身材吸引力和形象自尊减肥、过度节食而患病(爱美没有错,但一定要爱惜身体呀!)。

图片来源creativecommons

遭受精神创伤或者童年受到虐待等都可能构成引发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因素,患者缺乏自我和他人认知能力,产生了错乱感,而异常进食则成为了他们的补偿手段。

有些孩童或者青少年可能因家庭关系不和、父母过度干涉等原因而拒绝进食,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缓解家庭冲突或者被迫反抗父母。

无论是何种因素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一旦患病,治疗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各位美眉、帅哥,一定要将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参考资料:

[1]郭怀珠,郑瑞茂. 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理与治疗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 2020, v.51(06):3-9.

审核专家: 尹铁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机场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