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一个放风筝的场景。转眼入夏,公园里的天空也被风筝“占据”了,奇形怪状五彩斑斓,这可能就是夏天专属的快乐。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脑洞大开的“精彩之作”。
对很多喜爱户外的童鞋来说,有风的天气是放风筝的最佳时机,因为风才是风筝起飞的必要因素。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风很给力,风筝却并没有按照预想高高飞起。那么风筝起飞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让风筝飞得又高又远呢,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
你不了解的“风”
想要风筝自由的翱翔蓝天,两大力量不可少:上升力与平衡力。上升力是保证风筝可以飞起往高处飞,平衡力是保证风筝平稳飞翔。这么重要的两个力,都离不开——风这两个力的来源都是——风。
不管是大风还是小风,从力学等角度看,它们始终都是空气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并而且不是平稳平行于地面的。
这样的风,才是风筝飞上天需要的“好风”。
风筝迎风飞起的时候会与风流动的方向形成一定角度,从而产生风筝上升的力,这个角度与升力成正比大小成正相关,因此风筝可借风“直冲云霄”。不仅要飞,还要飞得平稳,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平衡力来支撑了。
我们知道地面风虽然可以给风筝提供一个升力,但由于风向是很不稳定的,所以风筝在风中只能经常是“任凭摇摆”,这个无法平稳飞行扰乱稳定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旋转力矩”,来自于风筝不同位置受到的力之间的差异。因此,想要风筝又高又稳,需要一个“平衡力矩”来坐镇,这样才能使风筝自由翱翔。而古人,凭借高超的智慧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让风筝保持平衡的方法——坠重、横杆对称、定向出风。
即使花样再繁多,依靠上述三大原理,风筝也可稳稳的飞行。接下来就跟着我们的脚步,Get一下这三大原理吧~
风筝飞升的“坠重”平衡原理
普通寻常的风筝大多单一独立构成,这类风筝通常采用“坠重”的方式维持平衡,实现的方法很简单——你飘了,我就往下拽拽你。
见下图,由于风流飘忽不定的运动轨迹,形成了图中F1和F2两个大小不等的力,产生了“旋转力矩”,从而使风筝哪里风大哪里去总是朝着风大的方向吹走。克服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在风筝中心轴下端加一个向下的力就可以了,产生的较大重力矩即可抵消风筝旋转力矩。
“横杆对称”平衡原理
对于复杂的风筝类型,聪明的设计师当然也有其他应对办法,比如接下来的“杠杆对称”。
“横杆对称”原理大多采用在串式风筝上,方法其实和坠重的原理差不多。我们以“龙风筝”的单个串子为例,来看看“横杆对称”平衡原理吧。
下图中,龙风筝也产生了F1、F2两个大小不等的力,形成了风筝的旋转力矩,也就是造成物体在风筝旋转摇摆的力量。
比起在下面加重物,杠杆对称就是先在中心点加一个杠杆,接着在这个杠杆两端各加一个相互对称的力,从而产生F3、F4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完全对称平衡的力,借此抵消掉旋转力矩。
杠杆越长、加的羽穗越多,对称力矩就越大,风筝就越稳定,也就是风筝受风的影响越小。这就像是相同的风力,吹一片叶子很容易,但吹一颗石头就难得多了。
当旋转力矩面对比自己“壮实”很多的旋转平衡力矩,自然就消停了。但要注意的是,横杆也不要太长,不然会导致风筝过重,飞不起来。
上面介绍的这两种平衡原理为“配重平衡”,主要就是增加重力来维持稳定,还有一种“轻飘飘”的方式——定向出风来形成力矩,用产生的对称力矩击败风筝的旋转力矩,这种方式也非常实用。
风筝飞升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
有很多卡通的风筝为了和天空更搭,会设计为带翅膀的形式,这些带翅膀的风筝采用的就是“定向出风”平衡原理。
下图就是硬翅风筝的“定向出风”平衡原理。
在风流的作用下,风筝会不自觉摇摆,产生F1、F2两个大小不等的力,这两个力就是使风筝摇摆的罪魁祸首——旋转力矩。为了达到平衡,硬翅风筝又该如何“反击”呢?
首先要介绍一下硬翅风筝的重要特点,在中心轴的地方我们能看到两个凸出来的曲面凹槽,风经过凹槽时产生气压,形成对称力,只要对称力矩比旋转力矩大,风筝就会稳稳飞起。
但凹槽也不宜过深,虽然飞得稳了,但很可能导致风力不够飞不起来,一般凹槽曲面夹角大于或等于95度是比较适宜的。
无论风筝的形态如何,只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保证风筝产生的力≥风产生的旋转力,风筝就能平稳的飞行啦。
风筝还有其他保持平衡的方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来仔细观察一下哦。风筝的智慧为航空航天的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不要忽略身边的小事,多动脑多探索,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