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答题

动物森友会:鱼类长这么多刺,是为了不让人吃吗?

作者:蝌蚪君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2021-04-15 16:06:13

图片来源:“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截图

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游戏中,钓鱼是玩家打发时间赚取金币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游戏的“鱼类图鉴”中,一共有80种鱼类的捕获方式和相关信息。这些鱼类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月份也各不相同,其中不乏一些比较珍惜的品种。


不管是游戏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鱼类经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它好不好吃。看到下面这盘诱惑满满的鱼肉,大家有木有流口水?


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对于曾经被鱼刺卡住的人来说,面对鱼肉可就有些小纠结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年鱼肉里那恼人的小刺,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


小刺到底是什么妖魔鬼怪?


长在鱼肉里的独立的小鱼刺学名叫肌间骨,分布在椎骨两侧的肌间隔中,由肌隔结缔组织骨化而成。


这些小鱼刺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分为 3 类:连接在髓弓上的髓弓小骨、连到椎体上的椎体小骨和附在腹肋或脉弓上的脉弓小骨。

图片标记为黑色的骨头为肌间骨,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小小的肌间骨竟也有繁多的形态?


小刺烦人不仅仅因为它小,还在于它形态各异。按照分叉的数量与形状,科学家们把小刺分了各种各样的类型。


最最简单的当然是没有任何分叉的I形肌间骨,接下来就是分支较少的几种类型,比如说“卜”形(一端明显不等长的两分叉)、“Y”形(一端等长的两分叉)。


图片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网


上面这些都只是开胃小菜,下面才是真正的技术。


小刺还包括一端多叉形(一端有3个及以上的分叉)、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均有两个分叉)、两端多叉形(两端均有两个及以上的分叉)和树枝形(两端均有4个以上的分叉 ,并且在分叉的基础上再分叉)……


7种肌间骨形态类型,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7]


看到这些奇奇怪怪形态各异的小刺,是不是感觉曾经被它划伤的喉咙又在隐隐作痛?一个个小到用眼睛观察都费劲的刺,居然还有着不规整的分叉,一旦卡住喉咙,不是刺伤一个点,而是划伤一大片。而且小刺越复杂,它们与鱼肉本身的连接就越紧密,也就越不易剔除。


看到这儿,是不是忍不住要对小刺火冒三丈了?别急,你可能有所不知,小刺虽小,作用却大着呢!


小刺能有啥用?


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小刺,肌间骨主要存在于鲤鱼、草鱼、鲢鱼这类相对原始的鱼类中。


关于肌间骨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主流观点认为肌间骨主要是为了支撑肌肉,控制鱼儿的游动方式。


草鱼肌间骨分布(len:鱼体左侧髓弓小骨;lep:鱼体左侧脉弓小骨;ren:鱼体右侧髓弓小骨;rep:鱼体右侧脉弓小骨),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7]


有研究表明,肌间骨跟鱼儿的游动模式密切相关。


例如,喜欢摆动身体游动的鱼(如鲤鱼、斑马鱼、鲢鱼和团头鲂等),在进行纵向运动的时候,肌肉收缩,依靠肌间骨产生作用力,完成一些更为细腻的操作,这些鱼的刺均是从尾部向头部生长发育。


不过在对一种叫日本鳗鲡的鱼做研究时,科学家发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这种鱼的肌间骨骨化过程是从头部向尾部进行。


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日本鳗鲡主要依靠臀鳍的拨动来游动,与之前提到的鲤鱼游动方式不完全相同,所以肌间骨的骨化方式也不一样。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鱼的肌间骨数量,随着系统演化过程表现为数目由少到多,多到少,直到消失。


进化的金枪鱼、鳕鱼等鱼类,就没有肌间骨。这些鱼生活在海里,运动速度快。在海洋里进行高速运动依靠小小的肌间骨已经完全不够了,所以这些鱼主要依靠强大的肌纤维推动身体运动,肌间骨则消失不见了。


因为肌纤维发达,这些海水鱼相比淡水鱼肌肉弹性也更好,所以害怕小刺的朋友不妨试试这类的海水鱼,不仅没刺,而且肉质紧致,更加鲜美哦。


谁是小刺密集之王?


根据研究,出现最早的原始鱼类肌间骨约为70根,但是随着鱼类的进化,肌间骨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鱼类来说吧,鲤鱼的肌间骨数量一般在99-133之间,草鱼约有130根肌间骨,鲫鱼则有约80根肌间骨。


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已知的肌间骨数量最多的鱼是海鳗,它的肌间骨数量高达409根,真是当之无愧的小刺密集之王!


下次吃鱼的时候,不妨试试能不能辨认出这些细小的肌间骨。


肌间骨种类繁多,数量各异,反映了大自然中鱼类进化的复杂与神奇。


参考资料

[1] Patterson C, Johnson G D. The intermuscular bones and ligaments of teleostean fishes[ J]. Sm ithsonian Contribution toZoology, 1995, 559:1-85.

[2] Hurley I A , Mueller R L , Dunn K A , et al. A new time-scale for ray-finned fish evolu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3] 吕耀平,鲍宝龙,蒋燕,杨琳琳,李家乐.低等真骨鱼类肌间骨的比较分析[J].水产学报,2007(05):661-668.

[4] 乐毅.海鱼大多源自淡水鱼祖先[J].科学,2012,64(03):58.

[5] 聂春红,陈祖萱,戴彩娇,万世明,高泽霞.不同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8,42(01):131-137.

[6] 张薇,余永亮,童秉纲.鱼类巡游中的活体肌肉力学性能预测[J].力学学报,2014,46(04):619-625.

[7] 段晓迪,王蓉,董传举.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J].河南水产, 2019(04):21-27.

[8] 苏澄宇, 为什么鱼要长刺?知乎

[9] 花小烙, 鱼身体里长那么多小刺是用来干嘛的?知乎


审核专家:冉浩,知名科普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