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环大冒险”游戏图/ Nintendo Switch 来自:豆瓣 爱的镇魂歌
俗话说“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六月更加肥,七月继续悲”。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动起来。
由任天堂出版发行的一款叫做《健身环大冒险》(Ring Fit Adventure)的游戏,成为许多居家运动爱好者的首选健身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识别自己的动作,一边健身一边在游戏中冒险,并且可将记录上传,与世界范围内的玩家竞争。在节奏模式中,玩家可配合节奏使出浑身解数,以获得高分为目标,实现运动健身。
说到运动健身,我们有一个总也绕不开的词——“卡路里”。“卡路里”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卡路里的秘密。
卡路里的变迁史
通常,我们会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找到卡路里,这个用于描述食物所含能量的 “卡路里”指的是千卡(kcal),又叫大卡。 除了大卡,还有小卡(cal),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cal=1000 cal。
其实,卡路里这一概念由来已久。
在182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尼古拉斯·克莱门特(Nicolas Clement)首次提出了卡路里的概念。当时作为热能单位提出的卡路里,正是现代的千卡。
在1841~1867年期间,“calorie”一词正式纳入法语和英语词典,它来自拉丁语calor,其含义是“热”。
与大卡相比,小卡的概念出现相对较晚。1852年,化学家皮埃尔·安东尼·法夫尔(Pierre Antoine Favre)和物理学家约翰·西尔伯曼(Johann Silbermann)提出了小卡的概念。
1879年,马塞林·贝特洛(Marcellin Berthelot)对大卡和小卡进行了区分。
1887年,美国卫斯理大学的威尔伯·奥林·阿特沃特(Wilbur Olin Atwater)教授将大卡应用于衡量食物营养成分的热量,这一用法被公众广泛接受。
卡路里知名度虽高,但并不属于国际单位,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导出标准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oule,简写为J)。我国采用了焦耳作为法定计量单位,食品包装上标识食物所含热量能量所采用的单位为kJ。
和我国一样,欧洲国家普遍使用焦耳作为食物热量的法定单位,而美国则选择采用卡路里作为食物热量单位。焦耳的单位比卡路里小,换算公式为:1kcal=4.184kJ。
繁杂的卡路里定义
虽然天天喊着“燃烧我的卡路里”,但卡路里究竟表示什么呢?
前文我们提到,食物热量单位可以用卡路里,也可以用焦耳。在这里,焦耳作为能量单位,那卡路里自然也是能量单位,用以描述物质的能量。既然卡路里是能量单位,那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呢?在定义卡路里时,我们借助了水。小卡(cal)的定义是在1大气压(101.325kPa)下,将1g水提升1℃所需的热量;大卡(kcal)则是在1大气压下,将1kg水提升1℃所需的热量。
看上去这样的定义简单清晰,那为什么说卡路里定义繁杂呢?问题就出在水上。由于在定义卡路里时借助了水,水本身的性质就对卡路里产生了影响。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水每升高1℃,所需的能量是相等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0℃到1℃,还是99℃到100℃,都需要相同的热量。然而,事实却是水的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是可变的。
由于水的比热容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水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是不同的——卡路里的定义也随之衍生出不同的版本。4℃卡路里,15℃卡路里,20℃卡路里,以及平均卡路里就是这么来的。
4℃卡路里指的是,在1大气压下将1g水从3.5℃提升到4.5℃所需的热量。相应地,15℃卡路里和20℃卡路里则分别是指在1大气压下,将1g水从14.5℃提升到15.5℃和19.5℃提升到20.5℃所需的热量。
既然根据水温不同,能够定义出不同的卡路里,自然而然地,采用取均值的思路就可以得到平均卡路里,其定义是在1大气压下,将1g水从0℃提升到100℃所需热量的百分之一。
在以上这些不同的定义中,15℃卡路里通常被称为标准卡路里,营养学中表示食物能量的卡路里正是15℃卡路里。除了上述几种根据温度不同定义的卡路里,卡路里的大家族中还有热化学卡路里(Thermochemical calorie)和国际蒸汽表卡路里(International Steam table calorie)。
这两种卡路里,经过一系列的衍变,已经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水蒸汽表用的是国际蒸汽表卡路里, 热化学及化学热力学用的是热化学卡路里。
想不到吧,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挂在嘴边的卡路里还有这么复杂的“身世”。下次再见到卡路里,别忘了仔细分辨下究竟是哪种卡路里哦。
审稿专家:王国义,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