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是一种很好看又很特别的海洋生物,它除了长得像星星,还拥有超强的再生能力,繁殖方式也不止一种。
在海洋里,还有一种动物的繁殖方法也很特别,它就是海星的好基友海绵,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海绵这种生物以及它的繁殖方式。
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图片来源《海绵宝宝》动画片
海绵宝宝属于一类非常神奇的动物——多孔动物。这种可追溯起源到数亿年前的动物,是后生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原始到不像动物,更像植物。
多孔动物,顾名思义,身上有很多孔。多孔动物的另一个较为通俗的名字是海绵。
别看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整天蹦蹦跳跳,到处“嘚瑟”,现实中的“海绵宝宝”虽然属于“动”物,可是却完全不能动,因为海绵没有进化出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只能附着在海底的礁石和珊瑚上。海绵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分解珊瑚、礁石,并不断向下生长来扎稳“脚”跟,像极了植物。
既然不能动,那海绵自然也无法捕食。那么海绵靠什么生存,难道是靠喝西北风吗?是的,海绵就是靠“喝西北风”活着。
海绵进食,蓝色箭头表示海水流向
海绵作为动物却不会动的特点,使得海绵看起来太像植物了,所以,在十九世纪中期之前,人们也一直认为海绵是植物。
后来有了显微镜,人们发现海绵并没有细胞壁,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更符合动物的特征,这才把海绵归到动物一类中去。
作为动物,海绵实在是太原始了。身为多细胞生物,海绵的细胞之间却依然保持着独立,没有形成任何的组织或器官,更像是由一堆单细胞生物组成的几何体。
因此,其他动物有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等等等,海绵一样都没有。
也因此,海绵和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一样,不管经过怎样的蹂躏,都不会死,甚至生命力会更加旺盛——如果你将海绵粉碎,你会发现,被粉碎的每一块碎海绵都可以再生出完整的个体!
由于再生之后的每个个体都独立存在,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海绵的一种独特的“繁殖”方式。
当然,海绵还有比较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那就是在低级动物中比较常见的出芽生殖。(出芽生殖:从母体身上直接分离出幼体,成为新的个体,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繁殖方式)
除了无性生殖,海绵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从孔中向水里排出精子和卵子,倘若运气好,就能遇见其他海绵的精子、卵子。
为了避免发生“伦理问题”,海绵会有意错开自己的精子和卵子的成熟时间,以防止发生自体怀孕,出现“克隆海绵”。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海绵种类有一万多种,并主要分为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和寻常海绵纲。
钙质海绵纲,拥有碳酸钙形成的骨针,而其他海绵的骨针是硅质的,造型多呈刺状,看起来很像珊瑚。
这些美丽的“玻璃屋”可为如虾类等一些小动物提供安身之所。即使在死后,也常常会保持完好无损。
一对俪虾
而“寻常海绵纲”,就是既不属于钙质海绵纲也不属于六放海绵纲的海绵,比如群海绵目、星骨海绵目、砂皮海绵目、真海绵目等。
海绵中95%的种类,都属于寻常海绵纲,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命名的方式好随意)。显然,寻常海绵纲是多孔动物门中最大的纲。寻常海绵纲里有许多种各具特色的海绵。
比如,蜂窝海绵,因外观长得像蜂窝而得名,可以用来洗澡、洗脸、化妆。再比如,没看出来哪里惊慌、哪里秽色的——惊慌秽色海绵。以及,前面说过的杀伤力很大的穿贝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