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冰雪奇缘》中的雪一定惊艳过你。那么,你见过彩色的雪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雪都是白色的,下雪之后,大地都披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大被子。
可是,在南极的科学考察队却发现了彩色的雪,有红色的“西瓜雪”也有绿色的“绿雪”。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南极的上空有什么特殊的物质导致雪花的颜色变得红红绿绿了?还是营销号的又一次“震惊新闻”,意图吸引广大网友的目光?
别急,我们这就来一探究竟。
彩色雪的由来
其实,科学考察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南极遇到“西瓜雪”和“绿雪”了。
近日,某个南极科考站拍摄的照片显示,科考站附近的雪竟然都变成了红色。
南极出现西瓜雪 图片来源:cctv13
2020年2月,乌克兰的科考站也发现了南极的“西瓜雪”现象。
同年8月,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也发现了粉红色的冰川现象。
同时,还有不少南极科考队成员发现南极雪地里夹杂着条状、块状的绿色斑纹。
南极出现“绿雪” 图片来源:剑桥大学
有些科考队员在第一次看到“西瓜雪”时,第一反应还以为此地的企鹅遭到了天敌的大量猎杀,还在一夜之间完成了处理尸体的重大任务。
但现场并未留下血腥味,而且在行走过程中,踩过的红色雪颜色还会加深,这让科考人员非常疑惑,这些红色的雪到底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形成的。
通过之后的实验室检测,他们发现其实并不是雪变色了,而是雪中有一种“极地雪藻”在大量繁殖。
这种“极地雪藻”富含类胡萝卜素,大面积繁殖时,就会呈现如同西瓜红一样的颜色,这才形成了“西瓜雪”。
此前,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南极半岛的“绿雪”其实也是一种雪藻大量繁殖造成的。这种雪藻是绿色的,大量繁殖后就形成了“绿雪”。
这两种神奇的自然现象都是由某种“雪藻”大量繁殖后造成的。但是,极地不应该终年低温吗?即便有植物也应该很少吧,怎么会形成大规模的“西瓜雪”和“绿雪”呢?
雪藻是怎么大量繁殖的?
这些看似微小的“雪藻”,其实和影响巨大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据显示,南极气温以每十年提高约0.5℃的速度不断攀升,相较其他地区,南极的气候变暖速度更快。
去年冬天,朋友圈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是北京与南极气温的对比。当时,大家都还只是在调侃当地实在太冷了,殊不知,这其实反应了南极夏季气温已突破20摄氏度的事实。
这种“高温”的影响下,南极生态已经在悄悄的进行着大变化。
2020年2月9日,南极气温突破20度
有报告指出,南极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严重,南极海底甚至出现了甲烷爆发情况。这些突然释放的大量甲烷,很可能会给地球生态带来负面影响,进一步助长南极的温度上升。
融化的冰川进一步为藻类的繁殖提供充足的水,而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于生活在南极生存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排泄物。
不断升高的温度、充足的水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这让环境条件给了藻类大量繁殖的机会,最终形成了“西瓜雪”、“绿雪”等特殊景象。
雪藻(图片来源:科普青岛)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南极半岛西海岸的部分区域,夏季雪藻的繁殖规模已经超出去年。
冰山温度一般是很低的,无法维持植被的正常生存,一旦植被能够在这里大量繁殖,说明当地温度已经悄悄升高了。雪藻最先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在南极不断攻城掠地。
“西瓜雪”有什么危害么?
根据2016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雪藻产生的“藻华”会使雪反射阳光的量降低13%。这意味着有更多热量留在地表,无法反射出去,这些热量会导致融雪速度加快。
2013年,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在对南极5处苔藓标本进行采样分析,发现自1950年以来,南极苔藓的生长速度增加了4-5倍。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再加上冰川的不断消融,将会出现更多的裸露岩石和地表,环境对藻类的繁殖越来越有利,南极半岛会更加色彩多样。
以上科研结果表明,无论是“西瓜雪”还是“绿雪”,它们的出现都是一种警示,警示我们南极的气温已经越来越高,必须加以关注。
我们该怎么做?
“西瓜雪”听上去颇有几分浪漫,但它其实是为我们敲响气候变暖的警钟。
根据NASA从太空站传回的南极夏季照片显示,在去年2月(南极高温顶峰期),仅仅9天南极半岛五分之一的雪就融化了,露出许多裸露的岩石。而这些岩石,无疑会成为藻类生长的起点。
短时间内南极冰川大量消融 图片来源:NASA
温度升高与藻类生长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冰川消融的速度屡创新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虽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当前我们也不必刻意夸大南极气温变化的恶果,造成恐慌,但仍要时刻关注气候变化,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小事”,才能避免南极“大事”频繁冲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