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答题

《天气之子》中的大气科学——梅雨

作者:蝌蚪五线谱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2021-01-12 16:03:33

“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我只想和你相遇。”电影《天气之子》里东京连续下了三年的大雨,主人公阳菜却拥有着令天气放晴的能力。

初看电影时,连绵不断的大雨笼罩着整个东京城,给人沉重的观感。但当影片出现天气晴朗的片段时,却也恍然去除了人心里的阴霾,让人感到轻松明朗。

其实现实中也存在长时间降雨的情况,那便是——梅雨。

图来源于《天气之子》http://www.bilibili.com/read/cv4924877

初识梅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六月,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便进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雨季。由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许多物品容易发霉,便也有了“霉雨”的称谓。又恰逢是江南梅子成熟之时,遂称为“梅雨”或“黄梅雨”。

那么,为什么会有梅雨呢?梅雨是如何形成的?

梅雨的形成与亚洲高纬度对流层形成的高压脊和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有一定的联系。高压脊相对稳定少变,西风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暖流从副高输送到了江淮地区,形成的闭环,使得梅雨徘徊于江淮地区久久不动,也造成了那段时间连续性的降水。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中国主要盘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淮流域;在日本,梅雨主要是在其南部狭长区域出现。

图来源于《天气之子》http://www.bilibili.com/read/cv4924877

正常的梅雨约莫出现于六月中旬,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就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中。

梅雨期大约短则二十天,长则三十天不等。雨量为两百到四百毫米。在“小暑”开始,主要的降雨便开始出现位移,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向山东、华北一带进军。长江阴雨不断、高温高湿的景致便被晴朗炎热的盛夏所代替。正常的梅雨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为总数的一半。

早梅、迟梅、空梅和短梅

有的年份,在五月末六月初。梅雨便气势汹汹到访。这种现象,在气象上被称为“早梅雨”,也即是梅雨到来时间过早,“芒种”之前便开始。

早梅雨的到来会导致一些反常的现象。谚语“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便是说在梅雨刚刚开始的时候,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频繁到来。伴随着阵阵阴雨,气温骤低,让人会有冷飕飕的感觉。因此,大家遂将这段气温比较低的黄梅雨叫作“冷水黄梅”。随着阴雨时间增长,暖湿的空气加强,正常梅雨暖湿的特征愈发明显。早梅雨大致每十年出现一次。

早梅雨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来得早,结束的时间也晚;一种则是开始早,结束也早,这种情况就会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旱伏现象。

与之相对的便是迟来的梅雨,通常是在六月下旬之后出现,这种梅雨人们称之为迟梅雨。迟梅雨出现的年份相较早梅雨较多。迟梅雨的特征便是多雷阵雨,人们常叫这种天气现象为“阵头黄梅”。其持续的时间为半月左右,但是降雨量有时比较集中,雨量充沛。

还有些年份,黄梅天气似乎过去,出现天气转晴,温度升高的盛夏特征。但过几天便又重现闷热潮湿的雷雨天气,还持续较长时间。我们将梅雨重返的现象称为“倒黄梅”。有语曰“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可谓是形象生动。一般而言,其持续时间不长,大约在一周和十天半月之间。

与特长梅雨相对的便是有些年份梅雨现象非常不突出,似为匆匆来客,仅仅逗留十来天便匆忙北去。这场梅雨雨量也是稀少,这就是所谓的“短梅”。更甚者,出现黄梅时节罕见的干燥天气,多数时间白日暖和,夜晚凉爽。待这段时日过去便直接进入盛夏,这就是空梅现象。空梅与短梅的年份也常有伏旱。

 

图片来源pexels

梅雨季节注意事项

梅雨时节连绵不断的阴雨,闷热又湿润,湿热的天气会使屋内的东西发潮。为了保持心情的愉悦和身体的舒适,有两个小妙招告诉大家。

1、保持室内干燥

屋内太过潮湿容易加重关节疾病,因此可以将屋子打扫干净,保持干燥。具体的做法是将石灰粉或是竹炭包放置室内角落,同时开窗透气。

2、注意饮水饮食

雨季要注意饮水卫生,不饮用不良水源里的水,不喝生水;食物注意保持干燥,不吃发霉的食物,防止肠道疾病。

图来源于《天气之子》http://www.bilibili.com/read/cv492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