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为我国航天事业圆梦的“常胜将军”(下)

作者:魏德勇 来源:蝌蚪五线谱

话说随着“神剑”号远程导弹的成功发射,“常胜将军”王永志已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第二代导弹工程立项,经钱学森推荐,王永志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与此同时,他被任命为“长征二号”火箭的总指挥,向新型火箭领域进军。

他的生命里,注定又有一段与火箭相伴的难忘经历。

“国务院领导说花28个月研制也行,但我没敢告诉你!”

“长征二号”火箭在中国航天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意味着中国航天真正走向国际。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际卫星的发射业务。虽然西方一些国家害怕中国强大而进行干扰和破坏,但动摇不了中国航天人的决心。次年10月,随着美国等国火箭发射的失利,王永志与王德臣、于龙淮、李伯勇等科学家提出研制“长征二号”大推力捆绑式火箭(即“长二捆”)的提议。在向领导和老一辈航天专家汇报时,王永志提出研制“长二捆”的技术途径和总体技术方案,得到大多数领导的支持。

1988年年底,身为火箭研究院院长的王永志与美、澳两国的公司签订18个月完成“长二捆”试飞的合同。作为“长二捆”的总指挥,他与总设计师王德臣等人天天加班加点。有人形容他们是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朋友没有人情的人。

技术研究计划表安排太满,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研究所所长、工厂厂长、车间工人都表示不能接受。王永志组织大家开会,申明此事的重要性。火箭总装时,一个车间主任反复计算,鼓起勇气对王永志说需要45天时间。

“一个半月太多了,只能给你18天。有困难找我。”王永志的规定虽然有些不近情理,但是毕竟有18个月合同的“军令状”在前,都没有退路。

image006

1990年,“长二捆”总指挥王永志在首次发射前留影(图片来源:cae)

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发射成功,运载能力达9.2吨,比“长征二号”火箭运载能力翻了两番。事后,时任航空航天部部长的林宗棠对王永志说:“其实,国务院领导说18个月研究一枚火箭压力太大了,花28个月也行。但我没敢告诉你!”

“长二捆”火箭的成功发射,为载人飞船的火箭研制奠定了基础。它的捆绑技术、大推力发动机技术等可以直接移植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新型火箭上。对于后来研究载人航天的王永志而言,其实就是打了先头一仗。

“人家飞船上天都40年了,我们才准备。太晚了!”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上的最尖端科学,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开展的前提是综合国力强盛,有一定的财政支持,有从事航天事业的骨干人才队伍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着手载人航天工程。1987年4月,以王永志为首的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进行载人航天的必要性论证和载人航天蓝图绘制。半年后,王永志作为论证组组长向中央专委进行工作汇报。

1992年1月8日,李鹏总理主持中央专委第五次会议,讨论载人航天工程立项问题,包括一院院长王永志、863航天技术首席科学家屠善澄等列席会议。当年8月1日,中央专委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载人航天工程,同意工程立项。为了表示对这件功利千秋的工程负责,李鹏总理要求每位专委都在会议纪要上签名。一个多月后的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又听取了王永志参与起草的工程立项汇报,正式批准立项。根据相关与载人航天有关的重要会议都有9、2、1数字,于是“921”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代号。根据会议精神,中央任命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为“921”工程总指挥,王永志为工程总设计师。从此,王永志的生命与载人航天连在一起。

image007

王永志主持开会(来源:新华网)

王永志像个上了发条的人,在设计室、测试室、生产车间、发射基地之间穿梭往返,殚精竭虑,透支着全部的身心。朋友曾劝他休息休息,毕竟岁月不饶人。他回答道:“人家飞船上天都40年了,我们才准备。太晚了!”

奉献铸就辉煌。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人们没有忘记他。飞船发射前的11月17日,也就是他67岁的生日,发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及身边的同事为他操办了隆重的生日庆祝活动。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前夕,王永志提前数天来到天寒地冻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全系统指挥部会议室、测试厂房、飞船转场现场等地,总能见到一身军装、精神饱满的他。遇到重大决策,总能听到他铿锵有力、有理有据的发言声。

image008

王永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源:新华网)

一天,王永志和其他专家在戈壁滩上的一个蒙古包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酒会。会上,年轻的航天人频频向老专家、老领导们敬酒,表达敬仰之情。不善喝酒的王永志一杯接一杯痛饮,边喝边说:“什么时候也不能得罪干活的人和接班的人。”大家一听都乐了。这时,负责“神舟二号”逃逸塔程序设计的年轻设计师贺菲敬酒时,王永志开了个玩笑:“你虽然搞逃逸塔,自己可不能逃逸离开航天哟。”贺菲满脸通红,忙喝酒表示“忠心”。这时的王永志,多像一个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他用这种方式不但调节了与下属和后辈们的关系,还让自己长期绷紧的神经得以适当放松。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试飞成功。此举不但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也圆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登天梦。演播室里,王永志喜极而泣。从1987年开始论证到成功升空,前后共16年!

image009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来源:新华网)

后记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是王永志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页。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6个导弹型号、2个运载火箭型号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设计研制工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鉴于他的独特贡献,不但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2019年9月他还被政府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image010

2019年王永志接受采访(来源:南方周末)

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一直执行着王永志提出的“三步走”实施方案:第一步以飞船起步,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进行适量的对地观测和科学试验;第二步重点完成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第三步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值得一提的是,“三步走”方案的最后一步建立空间站,已脱离了单纯为某一国家服务的意义,其重要性延伸到服务全人类。这种重要性,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体现极为明显。

向圆梦中国航天事业的“全胜将军”王永志致敬!

参考资料:

1.文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故事》,中国航天集团网。

2.文章《航天队伍的杰出代表——王永志》,《少年科技》2003年第2期。

3. 图书《飞天的历程》,内蒙古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