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派大星是动画片《海绵宝宝》系列的主人公之一,它可爱的荧幕形象在小朋友中圈粉无数。
不过,除了它奇特的外形值得关注外,现实生活中的海星宝宝还有很多特异功能不为大家熟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海洋里神奇的小星星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600种海星,它们占据了各种类型的栖息地,包括潮汐池、岩石海岸、珊瑚礁等。从热带到寒冷的极地水域,以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分布范围从潮间带一直到海面下6000米的深海,有些种类的海星甚至可以在9000米深的沙质海床上生活。
大多数海星体型扁平,五条手臂围绕着中央的圆盘形身体,海星利用位于其底部的数百个管足进行运动,因此移动速度会比我们想象得快得多。如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水族馆观察一下移动的海星,这是海洋中神奇的景象之一。
海底行走的“监控器”
作为一个海洋中活跃的生物,海星没有大脑也没有血液,但却不影响它们灵活地运动。研究发现,海星的棘皮皮肤上隐藏着许多微小晶体,每一个都是完美透镜,充当海星的眼睛,但发挥着比眼睛更广泛的功能,以获取周围的各种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透镜的尺寸远远小于人类利用现有高科技制造出来的透镜。这样看,他简直就是行走的微型监控器!
神通广大的“分身术”
海星的捕食者包括某些鱼种、鲨鱼、蝠鲼甚至其他海星! 好在,海星也有一套自己的防御机制。除了坚韧的、带刺的棘皮皮肤之外,有些海星自带醒目的颜色,可以在植物和珊瑚之间进行伪装,或者吓跑潜在的攻击者。
最厉害的是,海星自愈能力很强,即使海星被攻击者咬食失去部分手臂也不必担心,仅需一厘米长的触手就可以再重生出一个全新、完整的海星。只是,这通常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
“派大星”的进食秘密
大家普遍认知会认为,食草类动物更为温和。不过,看起来文静、可爱的海星可是食肉动物,小小的身体有大大的能量。它们最爱的食物是双壳类动物,例如蛤蜊、牡蛎等。面对有坚硬外壳的这些生物,海星宝宝也可以轻易地通过独特的方式来捕食。
海星的嘴位于体盘的正下方,当海星利用管状足抓住猎物时,会用双臂打开外壳,把胃从嘴里伸出来,食物在消化酶溶解之后被胃包围,再返流回口中,进行类似反刍的行为以消化食物。这种独特的进食机制使得海星可以不用受制于体型以猎食更大型的生物。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海星都是这么吃东西的。有一些海星以较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直接吞食入胃内消化。尽管多数海星看起来体型娇小,它们的食量却不容小觑的,一个海星幼体一天吃的食物量,超过自身重量的1/2,堪称“大胃王”!
小小的身体有着如此多奇异的功能,原来海星们也不只是像看起来那样地可可爱爱、与世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