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高源的科普梦

过去几年的时间,高源拿到了科普讲解大赛的“大满贯”,但是高源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知道,只有尽所能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动。

2019年下半年,北京市启动了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并且于当年年底完成了评审工作,75人获得首批高级职称证书,其中就有在博物馆做了10年讲解员的高源。

微信图片_20200714183017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高源 讲解员”两个关键词,随即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他在科普讲解中的各种感悟和体会,以及他对科普讲解员这一职业的“痴迷”,而且他也用@讲解源作为自己的微博名字,也许是因为讲解员的“员”与高源的“源”同音,又也许是他想把这两个字融为一体。不过这更加印证了他致力于做好讲解员这个工作,把科普作为自己毕生的职业追求,甚至是“用三生三世来做博物馆教育”。

368331

愿望是用来实现的

对于任何行业的任何从业者来说,最幸运的莫过于把自己的职业与兴趣结合起来,不过也有人主张兴趣一旦成了职业,也就没有了兴趣,但是这种问题在高源身上似乎并不存在。因为对于高源来说,他对科普的喜欢是“有心而生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逛自然博物馆是高源小时候非常兴奋的一项活动,因为对他来说,看到“有一个讲解员穿着蓝色的套裙给我们讲,就觉得这个人非常博学,什么都知道,特震撼。”这个时候,高源的心中似乎已经萌生了将来努力成为一名讲解员的梦想。

虽然大学毕业后没能直接进入博物馆,成为讲解员,但是作为一名老师的经历也让他磨炼了自己与人分享知识和信息的技能,正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传道、受业、解惑都是知识、方法、态度等等的传播和扩散,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能。2012年中国地质博物馆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讲解员,高源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感染公众的激情,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脱颖而出,成功地转行成了博物馆讲解员,也实现了从小树立起的愿望。

微信图片_20200714182849

368331

科普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

在高源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科普的看法,那就是以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向观众传递着生命的尊严。正如某些研究人员指出的那样,“参观这些场所提供了强大的情感体验,尤其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关话题的意境地图,并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简言之,不论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目的走近一个博物馆或者科技场馆,都有必要让他们通过参观,浏览和收听讲解,而受到启迪,或者说勾起他们更多的迷思和问题,从而带着这些问题去进一步地进行探索,这对于培养观众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科普,而且这种科普从场馆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个人行为。因为高源秉持的理念是,“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是博物馆的价值。博物馆不是陈旧的,而是启迪心智、培养兴趣、明确选择的课堂。”

微信图片_20200714182817

而且在高源看来,除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之外,他更在意的是科学方法的传播,因为单纯地侧重于知识,观众“受益不大”,但是如果谈及一些方法的话,那么“观众的眼睛是发亮的。”就像伯纳姆在《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一书中曾经论述的那样,“实际上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强调方法是对科学普及的一个巨大帮助,因为它能使公众不必去执行困难的数学运算和记住多得可怕的大量事实,而无可争辩地掌握真正的科学。”同样的卡尔·萨根也说过,如果我们想广大公众只讲解科学的发现和成果,而不讲解严格的科学方法,普通人怎么能够分清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科学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影响人类,甚至是影响世界的变化。所以“最新的科研成果有必要普及给广大公众,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终于把兴趣变成了自己职业的高源来说,他认为自己对科普“很热衷,很痴迷。”所以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科普应该是必须课,而不是选修课。

同时在高源看来,从科普到科学传播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理念上,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体现,虽然这种体现比较细微,但是也比较明显,那就是“以前我们将得到,受众更多的是被动地听的角色。但是现在形式方法多样了,互动多了,从而出现了一个交互的过程,彼此都有受益。”

微信图片_20200714182858

368331

做大同心圆,也要避免“入坑”

除了照例出现在博物馆里为观众讲解各种科学知识之外,高源也在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比如他会在电台,电视台中出镜,担任科普图书的作者和译者,以及其他各种的线下活动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以科普或者说博物馆教育这个关键词为圆心的同心圆,二者只有当这个同心圆越来越大的时候,它才有可能触及到其他的领域,并且引发人们对科学的关注。

但是在做大同心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媒介和媒体打交道。传统上,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传播科学知识,同时这种传递的不足在于时延性和缺乏反馈及互动。而随着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繁荣发展,这些弊端有所减弱,但是也暴露出了其他问题。高源也从自己与媒体打交道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比如媒介从业者的科学素养在一定从程度上影响着科普的质量,甚至有一些为了追求热点而对科学内容进行过度引申和解读,这会导致科学新闻报道的一些偏颇。如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可能需要多方努力,比如提高媒体从业者的科学素养,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普中来等等。而对于高源来说,“严谨”是他的一个原则,也就是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要随意发挥!”。虽然我们说科普人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做科普的人什么都知道,毕竟每个人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不要装作什么都知道,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知道的坚决不说”也是高源在访谈中不断重复的一个原则。

微信图片_20200714182854

368331

从“心”开始与从“新”开始

沃尔玛连锁集团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顾客就是上帝。”而对于从事科普的人来说,就要时刻把受众放在自己的心里。高源认为,这就是从“心”出发,当然“首先是尊重,然后是热情。”只有全身心地扑上去,我们才能得到最好的回应。同时也要理解受众,毕竟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自己不同的成长环境,原生文化对个体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们的需求,知识体系可能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要坚持受众导向,要从需求出发,或者说就是,“在开会之前,必须学会倾听。要让自己被别人理解,那么首先就要理解别人。”在此过程重要做到包容,因为“包容是一个优秀讲解员的重要品质之一。”

在具体的实践中,高源也把从“心”出发作为自己推崇的一种方法,他坦言要真心实意,“你真的付出了真心,真情和真感,那么观众一定是会喜欢你的。”作为一个讲解员,“我觉得这种真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高源也会从中收获到很大的满足感,“一定要为你讲好,服务好,一定要让你来到博物馆里面是开心的,愉悦的,同时很多人会和我成为线下的朋友,离开了博物馆依然保持联系。”

过去几年的时间,高源拿到了科普讲解大赛的“大满贯”,但是高源并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知道,只有尽所能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不动,因为各种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那就会落伍,这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从“新”开始。当然2019年底拿到科学传播高级职称,对于从业十余年的讲解员高源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此可以持证上岗了,而且自己的多年努力得到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认可,这给了他更大的动力,一定要用心做博物馆教育,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这项事业!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高源老师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