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第四届光年奖微小说获奖名单,有惊喜!
第四届蝌蚪五线谱“光年奖”原创科幻征文大赛已临近尾声,读者与作者对奖项颇为期待,蝌蚪君的心情也是非常紧张的,天天打电话催促评委尽快回复结果,终于在今天,我们拿到了微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评分结果,在认真仔细的核算后,获奖选手终于诞生了。
第四届蝌蚪五线谱“光年奖”原创科幻征文大赛已临近尾声,读者与作者对奖项颇为期待,蝌蚪君的心情也是非常紧张的,天天打电话催促评委尽快回复结果,终于在今天,我们拿到了微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评分结果,在认真仔细的核算后,获奖选手终于诞生了。
今年的大赛分为短篇小说,微小说,剧本三个奖项,我先跟大家卖个关子吧,评委们对本次大赛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次大赛还产生出了多匹黑马,嘿,是你吗?
不要着急,鉴于本届微小说作品相当不错,经过组委会和评委会的商议,微小说的头奖我们增加一名,微小说奖项由以前的11个获奖名额增加为13个,彩蛋来袭,不要太激动,下面首先公布微小说获奖名单,附件有本次45名的评委打分。公示7天,如有异议,请联系蝌蚪君。
微小说获奖名单:
一等奖 2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优秀奖6名
王晋康评语:
《小雷音寺》
这部微型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有一个足够硬、足够新颖的科幻构思,又有浓郁的中国元素——几个玩家遭遇病毒,被陷在一部《西游》游戏中无法脱身。由于这个游戏是“严格符合物理规律”的,所以悟空想出一个办法,即让他的金箍棒缩小到黑洞级别,于是,对奇点状况的计算使游戏的物理引擎崩溃,从而把他们弹出游戏。小说更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悟空甚至被弹出了地球,不得不返回游戏。但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物理规律和逻辑规律,则这个“被弹出地球”的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对于一部以严格的逻辑推理取胜的技术性科幻小说来说,这个奇崛的结尾实际是一个小bug。
《剪纸》
科幻小说应该善于以小搏大,以实写虚,在这方面《剪纸》做得很不错。小说把主要笔墨倾注在一位迷醉于剪纸的乡村老太太身上,然后逐渐引申,把这种“二维的纸在三维折迭”的技艺与最前沿的物理理论(多维世界)建立起来联系,而且联系得似模似样。小说更可贵之处在于,它把这个新颖的科幻构思融入情节、人物和语言中。短短两千字里,读者可以读到“我”对奶奶的平静的爱,也能读到在深层物理世界中“剪纸”与“多维世界”的相通、和在人的层面上“乡村老太”和“科学神灵”之间的隔膜。小说最后,作者有迹似闲笔的一句话,说奶奶不堪科学家的烦扰,忽然失踪了。以奶奶有“在高维度穿梭的能力,想必已经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安心地做她的手工。”这句话既为小说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清亮地拨响了读者的感情之弦,留下了无尽的怅惘。
黄海(台湾)评语:
《剪纸》
高维空间的奥秘无法言传,只能使用数学表达,作者采取奶奶的剪纸为叙事主干(也是科幻点子媒介),借着一个凡人视角写出剪纸如何联通了高维空间,也有了可以说不明白的理由,让人联想到是依据了坚实的逻辑推演出的伟大科学创造,交待得圆融美妙。读者在小说中从剪纸画面中接受了强烈联想,纸张画面本来可以用来解说三维空间对二维空间、或两者间的互动情况,奶奶巧夺天工之妙,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也启发制造多维空间生成器。作者的匠心在于,将剪纸艺术与高维空间联通了美妙意象,故事也有了巧妙的说服性。
《小雷音寺》
构成科幻小说的三个支柱是:科学、文学与幻想(在我的《科幻文学解构》一书有图论证)本篇作品在这三者之中做了完美的融合;与〈剪纸〉相较,剪纸的幻想着力点在于「联想」。作者选取孙悟空这一角色,老孙的金箍棒如何耍弄神通,我们早以耳熟能详,成了全体华人的共同记忆,加上几千名顶尖科学家团队打造的虚拟机,这两件科幻法宝,强烈合理化了幻想力道;于是,作者生动的文笔,勾勒出诙谐的人物动作与情节,教你忍俊不住,加上对史瓦西半径与纳米量级、扭曲时空的探测,渲染出高度完美,深具画面感的有趣故事。
夏笳评语:
《小雷音寺》
微小说创作难在构思奇巧有新意,在这方面《小雷音寺》做得很好。在不足两千字的篇幅内,作者制造出多层次的陌生化阅读体验:首先是西游记,继而从“神话”至“科学”,从“故事”至“游戏”,从“现实”至“虚拟”,最后如Matrix中的Neo一般,抵达“真实的荒漠”,这样高密度的剧情翻转令人眼花缭乱。与此同时,小说的叙事线索清晰凝练、张弛有度:主人公被困在金钵之内,为了脱困,他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寻找一种大开脑洞的逃逸路径,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地彻底跳出三界之外。这种“内”与“外”之间的多重结构是整个故事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剪纸》
这篇小说的核心构思并不算新奇:最前沿的物理学最终被发现与最古老的民间智慧相通。但作者的别具匠心之处,在于通过“奶奶”这个人物形象,集中展现了一系列现代文明话语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科学-艺术”、“男性-女性”、“青年-老年”、“理论家-工匠”、“现代-传统”、“知识分子-老百姓”……在许多科幻作品中,这些二元对立中的后者都遭到前者的贬斥和排挤,仿佛只有男性科学家才能拯救人类。而在《剪纸》中,作者则向我们展现出二者之间对话和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尽管“奶奶”无法用科学家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得,但剪纸本身作为她一个人的语言,却得到了倾听和尊重。在我看来,这或许比星际跃迁本身更加困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点击请下载:第四届光年奖微小说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