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别再纠结“好的”后面那个“哈”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09-01

  你是否曾在键盘上敲出“好的哈”之后突然愣住,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加个‘哈’?”又或者,在每句话的结尾加上波浪号、语气词和无数表情符号,只为了让对方感觉更“舒服”?

image.png

图源:pexels

  这种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文字讨好症”。有人觉得这是社交礼仪,有人则认为这是自我消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啥“文字讨好症”会变得如此普遍?它到底是礼貌,还是内耗?

  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字讨好症”现象中,症状较明显的往往是以下两类人:

  一类是“高敏感”人群。他们常常低估自我价值,对外界态度高度敏感,容易将他人的情绪变化归因于自己。这类人很擅长深度加工信息,同理心强,能敏锐察觉细微情绪,因此常担心自己的回复不够友善,倾向于通过修饰文字传递尊重与热情。

  另一类是“高情商”人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安全感强,乐于沟通并能从中获得愉悦。研究显示,高情商的人更善于识别他人情感、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文字讨好”被他们视为促进和谐、维系关系的一种策略,是实现彼此舒适的有效方式。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是高敏感或高情商的,但为什么感觉就是离不开它呢?

  有研究指出,社交本身需要消耗大量心理能量——关心他人、倾听他人都不轻松。通过修饰文字,我们其实是在用更少的能量避免误解、降低被当作攻击性语言的风险,从而维持更顺畅的长期关系。心理学专家张珂博士认为,这样做更多是为了缓解自身焦虑、减轻沟通压力。可以说,“文字讨好”其实是在高效投资社交能量,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轻松、更安全。

image.png

图源:pexels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文字讨好症”,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呢?

  一、追求有意义的社交

  将精力集中于真正重要的社交关系上,比如职场关键人物或对你成长有帮助的人,投入真诚和热情。面对消耗情感、令你不适的聊天或关系,应果断断舍离。

  二、礼貌而坚定地表达需求

  不必隐藏情绪或过度迎合,既尊重对方也明确自己。如对方语气让你不适,可以坦诚沟通,使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这类句式,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学会接纳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才能建立彼此尊重、真正舒适的关系。

image.png

图源:pexels

  三、学会将“被拒绝”与自我价值分开

  当害怕被拒绝时,提醒自己:“这只是大脑的自动判断,我不必相信”。试着将这个念头想象成一片飘过的云,或重复20遍直到它只是一个声音而非真理——你就能更轻松地看待人际关系。

  真正好的沟通,不是曲意逢迎、一味讨好,而是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同时体谅他人的感受。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用尊重和共情赢得对方的信任与理解,这样的交流才会自然、平等且持久。


作者:邰海云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


别再纠结“好的”后面那个“哈”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09-01

  你是否曾在键盘上敲出“好的哈”之后突然愣住,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加个‘哈’?”又或者,在每句话的结尾加上波浪号、语气词和无数表情符号,只为了让对方感觉更“舒服”?

image.png

图源:pexels

  这种现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文字讨好症”。有人觉得这是社交礼仪,有人则认为这是自我消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啥“文字讨好症”会变得如此普遍?它到底是礼貌,还是内耗?

  从心理学角度看,“文字讨好症”现象中,症状较明显的往往是以下两类人:

  一类是“高敏感”人群。他们常常低估自我价值,对外界态度高度敏感,容易将他人的情绪变化归因于自己。这类人很擅长深度加工信息,同理心强,能敏锐察觉细微情绪,因此常担心自己的回复不够友善,倾向于通过修饰文字传递尊重与热情。

  另一类是“高情商”人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安全感强,乐于沟通并能从中获得愉悦。研究显示,高情商的人更善于识别他人情感、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表达情感,这些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文字讨好”被他们视为促进和谐、维系关系的一种策略,是实现彼此舒适的有效方式。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是高敏感或高情商的,但为什么感觉就是离不开它呢?

  有研究指出,社交本身需要消耗大量心理能量——关心他人、倾听他人都不轻松。通过修饰文字,我们其实是在用更少的能量避免误解、降低被当作攻击性语言的风险,从而维持更顺畅的长期关系。心理学专家张珂博士认为,这样做更多是为了缓解自身焦虑、减轻沟通压力。可以说,“文字讨好”其实是在高效投资社交能量,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轻松、更安全。

image.png

图源:pexels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文字讨好症”,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呢?

  一、追求有意义的社交

  将精力集中于真正重要的社交关系上,比如职场关键人物或对你成长有帮助的人,投入真诚和热情。面对消耗情感、令你不适的聊天或关系,应果断断舍离。

  二、礼貌而坚定地表达需求

  不必隐藏情绪或过度迎合,既尊重对方也明确自己。如对方语气让你不适,可以坦诚沟通,使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这类句式,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学会接纳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才能建立彼此尊重、真正舒适的关系。

image.png

图源:pexels

  三、学会将“被拒绝”与自我价值分开

  当害怕被拒绝时,提醒自己:“这只是大脑的自动判断,我不必相信”。试着将这个念头想象成一片飘过的云,或重复20遍直到它只是一个声音而非真理——你就能更轻松地看待人际关系。

  真正好的沟通,不是曲意逢迎、一味讨好,而是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同时体谅他人的感受。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用尊重和共情赢得对方的信任与理解,这样的交流才会自然、平等且持久。


作者:邰海云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