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为什么我摘下眼镜,就听不清别人说话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09-01

  五米之外,雌雄同体;十米之外,人畜不分……身为近视星人的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种尴尬?

image.png

图源:pexels

  更扎心的是,视力模糊,听力似乎也跟着“摆烂”了。明明耳朵没问题,可就是听得费劲,甚至要对方重复好几遍——别人和你说话,你只能尴尬地微笑点头,心里疯狂OS:“他到底在说啥?!”

  这不是错觉!想知道答案,先来了解下听觉和视觉。

  视觉

  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发出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视觉皮层,通过视觉中枢分析处理视觉信号,使我们看见物体。研究表明,至少有9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image.png

图源:pexels

  听觉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时,声波被人的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后面有三个小小的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些骨头被称为听小骨),这三根骨头像杠杆似的巧妙链接,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数倍并传递至内耳,导致内耳中耳蜗内的淋巴液振动。

  耳蜗是一个螺旋形的管道,内部有成千上万的毛细胞,毛细胞被刺激后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听觉传导系统一路传递到大脑,大脑听觉中枢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让我们“听到”声音。

  那为什么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变差呢?

image.png

图源:pixabay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现实中,视觉与听觉功能总是交互进行的,当视觉信息传入减少或受阻时,大脑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降低,进而有“听力下降”的感觉。

  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1976年,心理学家哈利·麦格克(Harry McGurk)和约翰·麦克唐纳德(John MacDonald)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受试者观看一段人物口型发“ga”的视频,同时听到“ba”的音频时,结果受试者却觉得自己听到了“da”的发音。视觉信息在语言感知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能辅助语音识别,又可能引发听觉错觉,这一现象即著名的“麦格克效应”。有趣的是,这一效应的强度受与说话者的熟悉度调节——当面对的交谈者是自己熟知的对象时,“麦格克效应”较弱;反之,面对不熟悉的人时则较强。

image.png

图源:pixabay

  简单地说,就是近视星人摘下了眼镜,一方面无法清楚判断说话人的口型,另一方面又无法同时清晰捕获对方的微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因此大脑得到的语言信息与视觉信息都不准确,仅靠耳朵获取外界信息,从而感到听力变差。

  当然了,这并不是近视星人的专属特征,其实所有人都会这样。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视力不仅关乎“看得清”,还影响着“听得懂”。因此,定期检查视力、科学用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史腾宇

审核老师:赵立恒,北京小汤山医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为什么我摘下眼镜,就听不清别人说话了?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09-01

  五米之外,雌雄同体;十米之外,人畜不分……身为近视星人的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种尴尬?

image.png

图源:pexels

  更扎心的是,视力模糊,听力似乎也跟着“摆烂”了。明明耳朵没问题,可就是听得费劲,甚至要对方重复好几遍——别人和你说话,你只能尴尬地微笑点头,心里疯狂OS:“他到底在说啥?!”

  这不是错觉!想知道答案,先来了解下听觉和视觉。

  视觉

  外界环境中的物体发出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成像在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视觉皮层,通过视觉中枢分析处理视觉信号,使我们看见物体。研究表明,至少有9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因此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image.png

图源:pexels

  听觉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时,声波被人的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鼓膜后面有三个小小的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些骨头被称为听小骨),这三根骨头像杠杆似的巧妙链接,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数倍并传递至内耳,导致内耳中耳蜗内的淋巴液振动。

  耳蜗是一个螺旋形的管道,内部有成千上万的毛细胞,毛细胞被刺激后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听觉传导系统一路传递到大脑,大脑听觉中枢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让我们“听到”声音。

  那为什么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变差呢?

image.png

图源:pixabay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分析,现实中,视觉与听觉功能总是交互进行的,当视觉信息传入减少或受阻时,大脑的听觉信息处理能力降低,进而有“听力下降”的感觉。

  也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1976年,心理学家哈利·麦格克(Harry McGurk)和约翰·麦克唐纳德(John MacDonald)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受试者观看一段人物口型发“ga”的视频,同时听到“ba”的音频时,结果受试者却觉得自己听到了“da”的发音。视觉信息在语言感知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能辅助语音识别,又可能引发听觉错觉,这一现象即著名的“麦格克效应”。有趣的是,这一效应的强度受与说话者的熟悉度调节——当面对的交谈者是自己熟知的对象时,“麦格克效应”较弱;反之,面对不熟悉的人时则较强。

image.png

图源:pixabay

  简单地说,就是近视星人摘下了眼镜,一方面无法清楚判断说话人的口型,另一方面又无法同时清晰捕获对方的微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因此大脑得到的语言信息与视觉信息都不准确,仅靠耳朵获取外界信息,从而感到听力变差。

  当然了,这并不是近视星人的专属特征,其实所有人都会这样。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视力不仅关乎“看得清”,还影响着“听得懂”。因此,定期检查视力、科学用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者:史腾宇

审核老师:赵立恒,北京小汤山医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