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emo?可能是你的“快乐激素”余额不足了!
经常感觉不开心,做任何事情都没劲?可能是身体缺少“快乐激素”了!今天,一起来认识下神奇的“快乐分子”,掌握科学方法,就能轻松激活内在的愉悦感!
四大激素的快乐密码:原来是它们让你快乐?
是什么让你快乐?当前被广泛解读的情绪激素主要有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和催产素四种。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和人的渴求、感觉有关。多巴胺通过激活大脑奖赏回路,强化对愉悦行为的重复追求。也就是说,当需求被满足,多巴胺会像短跑冠军一样快速登场,传递兴奋与活力。
图源:unsplash
血清素作为影响心理健康和大脑功能的重要分子,手段则相对柔和,是天然的情绪稳定剂。它润物细无声地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当我们身心焦躁时,血清素可以抚慰我们不安紧张的情绪。
内啡肽作为内成性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被称为天然的镇痛剂,可以与吗啡受体结合,既可以止痛,又会产生“快乐”。
催产素,则是一种“岁月静好”型激素,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它的帮助,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健康、亲密的关系,并且在关系中体会到信任感、依赖感、归属感、安全感。
食疗:吃出快乐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一种“吃出来的快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酪氨酸的食物,例如鱼类、鸡蛋、豆类、香蕉、乳制品和杏仁等。因为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帮助多巴胺合成。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多巴胺挺容易“随叫随到”,如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就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吃一次爱吃的饭、喝一杯甜甜的奶茶就可以get幸福感。当然这种快乐比较短暂,所以要防范甜食成瘾和不健康饮食带来的短暂快乐。血清素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如红肉、贝类、豆制品、香蕉、坚果、西红杮、梨、葡萄柑橘类、绿叶蔬菜、谷物等,例如香蕉富含色氨酸和维生素B6,是血清素合成的前体。可见,科学地食用一些美食,真的可以补充快乐。
图源:unsplash
除了食疗,快乐的小妙招还包括坚持运动、饱满睡眠、晒太阳、听音乐等,比如慢跑和冥想瑜伽都可以促进内啡肽分泌;拥抱和养宠物可以促进催产素分泌;在户外晒太阳,促进多巴胺产生。所以快乐的密码是积极地做生活的参与者。
如何面对忧伤?
作为快乐的反义词,忧伤等负面情绪不被“褒奖”,但其实,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避免以及克服危险。比如悲伤就是艺术创作的缪斯,可以增强同理心、同情心、连通性、道德和审美感。另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保持轻度坏心情有一定的好处,会让我们的思维方式更为专注、细致,也更容易解决问题。若长期情绪低落,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图源:unsplash
不管忧伤还是快乐,都是人丰富情感中的一种。我们应当以平和之心,正视忧伤,也收获快乐。
来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622/c21471-28468159.html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10/15/1441871.html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9183284
https://weibo.com/3316714211/PBFvejbBm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525/c14739-29298661.html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805/c404214-40292456.html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
张婵,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总是emo?可能是你的“快乐激素”余额不足了!
经常感觉不开心,做任何事情都没劲?可能是身体缺少“快乐激素”了!今天,一起来认识下神奇的“快乐分子”,掌握科学方法,就能轻松激活内在的愉悦感!
四大激素的快乐密码:原来是它们让你快乐?
是什么让你快乐?当前被广泛解读的情绪激素主要有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和催产素四种。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负责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和人的渴求、感觉有关。多巴胺通过激活大脑奖赏回路,强化对愉悦行为的重复追求。也就是说,当需求被满足,多巴胺会像短跑冠军一样快速登场,传递兴奋与活力。
图源:unsplash
血清素作为影响心理健康和大脑功能的重要分子,手段则相对柔和,是天然的情绪稳定剂。它润物细无声地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当我们身心焦躁时,血清素可以抚慰我们不安紧张的情绪。
内啡肽作为内成性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被称为天然的镇痛剂,可以与吗啡受体结合,既可以止痛,又会产生“快乐”。
催产素,则是一种“岁月静好”型激素,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它的帮助,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健康、亲密的关系,并且在关系中体会到信任感、依赖感、归属感、安全感。
食疗:吃出快乐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一种“吃出来的快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比如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酪氨酸的食物,例如鱼类、鸡蛋、豆类、香蕉、乳制品和杏仁等。因为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帮助多巴胺合成。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多巴胺挺容易“随叫随到”,如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就会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吃一次爱吃的饭、喝一杯甜甜的奶茶就可以get幸福感。当然这种快乐比较短暂,所以要防范甜食成瘾和不健康饮食带来的短暂快乐。血清素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如红肉、贝类、豆制品、香蕉、坚果、西红杮、梨、葡萄柑橘类、绿叶蔬菜、谷物等,例如香蕉富含色氨酸和维生素B6,是血清素合成的前体。可见,科学地食用一些美食,真的可以补充快乐。
图源:unsplash
除了食疗,快乐的小妙招还包括坚持运动、饱满睡眠、晒太阳、听音乐等,比如慢跑和冥想瑜伽都可以促进内啡肽分泌;拥抱和养宠物可以促进催产素分泌;在户外晒太阳,促进多巴胺产生。所以快乐的密码是积极地做生活的参与者。
如何面对忧伤?
作为快乐的反义词,忧伤等负面情绪不被“褒奖”,但其实,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避免以及克服危险。比如悲伤就是艺术创作的缪斯,可以增强同理心、同情心、连通性、道德和审美感。另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保持轻度坏心情有一定的好处,会让我们的思维方式更为专注、细致,也更容易解决问题。若长期情绪低落,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图源:unsplash
不管忧伤还是快乐,都是人丰富情感中的一种。我们应当以平和之心,正视忧伤,也收获快乐。
来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622/c21471-28468159.html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10/15/1441871.html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9183284
https://weibo.com/3316714211/PBFvejbBm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7/0525/c14739-29298661.html
http://kpzg.people.com.cn/n1/2024/0805/c404214-40292456.html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
张婵,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助理、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