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瓜”,越吃越上头?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10-10

“快来看!某明星又上热搜了!”

“隔壁部门同事好像分手了,你知道吗?”

……

从娱乐八卦到身边琐事,“吃瓜”似乎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遣方式。为什么我们会对别人的隐私如此感兴趣?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图源:pexels

从进化角度看,关注他人信息是人类祖先的生存策略。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语言的进化跟社交的需求紧密相关,最初语言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聊八卦。在原始社会中,了解“谁靠谱、谁危险、谁违反规则”对生存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交工具,聊八卦才是语言进化的目的。

社会比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人类有天生的评价自身观点和能力的驱动力。当缺乏客观标准时,我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看到别人离婚,我们可能会暗自庆幸自己的婚姻稳定;听说同事升职加薪,则会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通过这些比较,我们不断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获得自我认知的参照系。

图源:pexels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听到八卦信息时,大脑中与奖励相关的区域会被激活,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种神经反应类似于吃到美食或获得金钱奖励时的状态。更有趣的是,负面八卦引发的脑部活动比中性或正面信息更强烈,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负面新闻往往传播得更快——我们的大脑对这类信息特别“感兴趣”。

此外,交换八卦还是一种“社交货币”。共享他人隐私能在短时间内创造一种“共享秘密”的亲密感,帮助建立和巩固社交纽带。研究表明,同事间适当的八卦交流甚至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水平。同时,“吃瓜”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缓解方式。关注他人的生活让我们暂时从自己的问题和烦恼中抽离,获得精神上的“休息”。

然而,虽然对他人生活感兴趣是人之常情,但过度痴迷他人隐私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侵犯他人隐私权,甚至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扭曲价值观,过度关注琐碎八卦而忽视重要事务;产生虚假的亲密感,误以为了解名人就像了解朋友一样;增加焦虑和不满,通过比较产生“相对剥夺感”。

图源:pexels

那么,如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而不陷入过度窥探的陷阱?建议保持界限感,区分公共信息和纯粹私事;培养批判思维,思考信息背后的动机和真实性;平衡注意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同理心,想象如果自己是事件主角的感受。

总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花在自己身上,别被好奇心带偏了节奏。保持清醒,适度吃瓜,才是真正聪明的“吃瓜群众”。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


为什么“吃瓜”,越吃越上头?

来源:蝌蚪五线谱 发布时间: 2025-10-10

“快来看!某明星又上热搜了!”

“隔壁部门同事好像分手了,你知道吗?”

……

从娱乐八卦到身边琐事,“吃瓜”似乎成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消遣方式。为什么我们会对别人的隐私如此感兴趣?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图源:pexels

从进化角度看,关注他人信息是人类祖先的生存策略。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语言的进化跟社交的需求紧密相关,最初语言最重要的用途就是聊八卦。在原始社会中,了解“谁靠谱、谁危险、谁违反规则”对生存至关重要,作为一种高效的社交工具,聊八卦才是语言进化的目的。

社会比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人类有天生的评价自身观点和能力的驱动力。当缺乏客观标准时,我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看到别人离婚,我们可能会暗自庆幸自己的婚姻稳定;听说同事升职加薪,则会反思自己的职业发展。通过这些比较,我们不断确认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获得自我认知的参照系。

图源:pexels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听到八卦信息时,大脑中与奖励相关的区域会被激活,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感。这种神经反应类似于吃到美食或获得金钱奖励时的状态。更有趣的是,负面八卦引发的脑部活动比中性或正面信息更强烈,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负面新闻往往传播得更快——我们的大脑对这类信息特别“感兴趣”。

此外,交换八卦还是一种“社交货币”。共享他人隐私能在短时间内创造一种“共享秘密”的亲密感,帮助建立和巩固社交纽带。研究表明,同事间适当的八卦交流甚至能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水平。同时,“吃瓜”也是一种低成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缓解方式。关注他人的生活让我们暂时从自己的问题和烦恼中抽离,获得精神上的“休息”。

然而,虽然对他人生活感兴趣是人之常情,但过度痴迷他人隐私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侵犯他人隐私权,甚至可能构成违法行为;扭曲价值观,过度关注琐碎八卦而忽视重要事务;产生虚假的亲密感,误以为了解名人就像了解朋友一样;增加焦虑和不满,通过比较产生“相对剥夺感”。

图源:pexels

那么,如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而不陷入过度窥探的陷阱?建议保持界限感,区分公共信息和纯粹私事;培养批判思维,思考信息背后的动机和真实性;平衡注意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同理心,想象如果自己是事件主角的感受。

总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应该花在自己身上,别被好奇心带偏了节奏。保持清醒,适度吃瓜,才是真正聪明的“吃瓜群众”。


审核专家: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老年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