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家的生存宝典

〖2019年“科普创客大赛”参赛作品,版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违者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mage001

“吉祥朱鹮,中华瑰宝,雅贞和寿,四德善鸟。凤冠长喙,赤颊朱腿,外披雪羽,内着红衣,形似仙鹤,质如白璧。翩翩起舞,曼妙仙姑……”

这篇《汉中朱鹮赋》描述的正是本文的主角:朱鹮。

曾经,朱鹮家族一度消失不见,现在却又重现人间,令无数游人竞折腰,期间,发生了什么?朱鹮家族又有什么传奇?

且看朱鹮家族的“老祖宗”,已有25岁高龄的朱鹮老先生为了家族生存特别撰写的这本《朱鹮生存宝典》之节选。

有些时候,咱们的羽毛要变色

咱们朱鹮,向来以颜值而闻名鸟界——我们有着朱红色的脸和腿,黑色的、又细又长的嘴巴,脑袋后还有几十个长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冠”,尤其是一身羽毛,更是雪白如玉,人们因此而喜欢我们,为我们作画写诗,我们呢,当然也很为自己而骄傲。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某些时候,我们要不怕丑,不嫌自己黑。

这个时节便是万物复苏的春天,这时候天气渐暖,食物充足,正适合生儿育女。因此,所有适龄的朱鹮(无论雌雄)体内的激素水平便开始渐渐发生变化,耳后颈部的皮肤也开始分泌一种神秘的油脂性“黑色染料”,此时,大家在水浴的时候要努力把这种“染料”涂抹到自己的头、颈部、上背,以及两个翅膀前部分等的羽毛上,一次又一次,直到雪白的羽毛渐渐变成铅灰色,甚至黑色。这在异性眼中,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魅力,还会在将来养儿育女的时候增加隐蔽性,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

吃饭,要讲究“绿色、均衡”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咱们朱鹮也是如此。在咱们菜单上,可以有泥鳅、黄鳝、田螺、沼虾、河蟹以及各种蛙、蛙的孩子蝌蚪等等——它们大多在水田、沼泽、河滩及山区溪流附近的浅水里生活,很容易找到,别忘了,咱们有一张又细又长,还向下打了个弯的喙,有的食物即使藏到淤泥里也能找到。还有,如果能捉到,如果不嫌小,各种昆虫也值得尝试;稻米、草籽、嫩叶等植物性食物也可以品尝。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仅要注意饮食均衡、营养丰富,还要选择“有机食品”,因此,请大家务必记住“我们朱鹮是只吃活食的”,也就是吃的活的食物,且只在没有施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或清洁的溪流里寻找食物,至于那些受到污染的地方,请不要列入“就餐区”,否则,将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

温和,不代表没脾气

一直以来,咱们朱鹮都是好脾气的代表,不仅可以和同类,也能和异类比如白鹭等各种鸟儿和平共处(很多时候白鹭抢我们的食物,大家也懒得搭理它们),更不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弱小的鸟儿,但各位要记住,“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猎枪。”

咱们也不是没有敌人的,比如在我们生儿育女的时候,老鹰、蛇等总是伺机偷蛋,或者伤害刚孵出来不久的小朱鹮,喜鹊等不会自己盖房子的鸟儿还可能试图抢咱们的巢,此时此刻,一定要坚决对抗,别忘了我们的嘴巴不是吃素的!为了减少这种伤害的可能性,请大家把巢尽量建在高高的树上,反正来年还可以修修补补再用嘛。

从7到3000,不能忘记历史

最后,我要说说我们家族的历史,说说我们和人类,这些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之间的恩怨风云。

曾经,我们家族成员众多,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后来到了20世纪中叶,人类狂热地打仗、狩猎、砍伐森林……他们对我们只有伤害,几乎没有保护,以至于咱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于是,越来越多的朱鹮失去了生命。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类在野外再也看不到朱鹮了,一度他们甚至认为我们消失了,事实上也几乎如此。

我们要感谢的是中国的动物学家以及一些可爱的人,因为就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刘荫增老先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陕西洋县发现了7只朱鹮(有两对朱鹮成鸟和3只鸟宝宝)。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我们,现在的我们,都是它们的后代。

从那以后,刘荫增老先生和他的团队开始保护我们。最初朱鹮数量少,工作人员就守在朱鹮呆的巢树下24小时盯着,观察,后来,咱们家族成员渐渐多了,他们可忙不过来啦,再说,他们也在不停地学习、发展和进步。现在他们不仅人工饲养,还野外放飞,进行卫星追踪……更设置了朱鹮保护区,并从法律上进行了保护。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咱们的家族成员是不是也越来越多啦,据我估计,应该差不多3000只啦!谢谢他们!

朱鹮保护时间一览表

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1986年,在林业部的支持下,陕西省政府在洋县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

2001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朱鹮自然保护区,逐步将朱鹮及其栖息地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