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洼自然保护区丨寻找京郊“小西藏”里的褐马鸡
蒲洼自然保护区,拥有高达74%的森林覆盖率和89.3%的植被覆盖率,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崇山环绕着高峻地势,清丽自然的绿意常年环绕。这里,就是距北京城区120公里,位于房山区深处的的蒲洼自然保护区。因其高海拔地势及清丽自然的风情,被称为北京的“小西藏”。
蒲洼自然保护区丨图源:网友游记
在2005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蒲洼成为市级自然保护区,为此彻底关停并转了周边工厂,保护区域周边不会受到工业的污染。并通过创新型乡镇建设,转变了发展道路,提出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截止目前,已正式改革为以林业产业带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发展思路,为生态恢复贡献着力量。
天然氧吧,孕育出绿色乌托邦
蒲洼自然保护区,拥有高达74%的森林覆盖率和89.3%的植被覆盖率,让这里的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以上,负氧离子达到5000个/m3以上,清新洁净,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蒲洼乡远景丨图源:网友游记
深入峡谷之内,海拔从407升至1870米,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有着大面积的辽东栎林、核桃楸林、山杨林等天然林。较大的落差梯次海拔,丰富了动植物种类,据数据统计其总和达到947种,其中植物552种,动物和昆虫295种,大型真菌100种。
大自然的纯朴和原始尽皆保留如初,堪称身处世外的绿色乌托邦。
珍稀而美丽,不一般的褐马鸡
蒲洼自然保护区作为太行山脉北段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环,保护区的设立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保护拒马河的水源地,拱卫北京的绿色屏障,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催生出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野生褐马鸡种群的生存尽最大努力。
褐马鸡丨图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褐马鸡作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因其美丽的尾羽与好战的个性,自古以来备受王朝的追捧喜爱,取其尾羽作为武将“顶戴花翎”的帽盔佩饰,捕猎历史最远可追溯至战国。
如果人类的猎杀可称为“外患”,那么褐马鸡在交配期的斗争则是“内忧”。好斗的性格常常会达到斗死方休的地步。这般内外忧困的原因直接导致了国家在1987年执行野外调查时发现其种群数量已不足千只,只存在与于山西及河北的西北部区域。
褐马鸡丨图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幸运的事发生在2005年,随着蒲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着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监测,使得区内生态逐步恢复,一位蒲洼乡生态林管护员在护林过程中偶遇了一只受伤的褐马鸡,这也是90年代后褐马鸡在北京的首次出现。
根据2009年的文献报道,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已恢复至17900只左右。至2013年,北京地区存有褐马鸡约300只左右,而蒲洼自然保护区存有50只左右,是北京地区褐马鸡的重要分布区。
自然保护区为褐马鸡的生存张开保护伞,让它们能够安心驻扎繁衍。相比于曾经将尾羽作为装饰放在家中喜爱,如今我们更希望能够让这种美丽重回山林间,在天地间尽情展示,还自然以百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