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杀手李斯特菌,你怕了吗?

夏季要注意食品卫生哦。

夏天的冰箱是吃货们的宝藏场,爸妈做的美食、切一半的西瓜、没喝完的啤酒统统囤在冰箱里,随吃随取。如果家中有中老年人,冰箱里还会多出许多剩饭剩菜(毕竟有人给做)

很多人觉得“冰箱可以保鲜还能防变质,虽然饭菜经常有剩,但放在冰箱里没变味就是安全的”,这种想法可是非常危险的!

最近,有一位女士因为喝了冰箱里放置两天的剩鸡汤而患上脑膜炎!

640

图片来源于视频号

喝冰箱里放置的鸡汤,这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吗?是什么导致了脑膜炎呢?

这源于一种很危险的生物——李斯特菌!

认识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属于厚壁菌门,芽胞杆菌纲,芽胞杆菌目,李斯特菌科,共有7个菌种,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 Lm)、默氏李斯特菌(L.murrayi)、绵羊李斯特菌(L.iuanuii)、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威尔斯李斯特菌(L.welshimeri)、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其中Lm和绵羊李斯特菌有致病性,Lm有很强的致病性。

640 (1)

图片来源检验医学网

李斯特菌这个名字源于约瑟夫·李斯特这位提出了消毒术、创造了外科消毒法,让外科手术感染死亡率急速下降的伟人。

640 (2)

约瑟夫·李斯特

Lm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胃肠炎、脑膜炎、败血症或者流产等等。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外形呈球形小杆状,没有芽孢,不产生荚膜。在20-25℃的培养条件下能形成更多鞭毛。

640 (3)

图片来源 i.zfh

Lm的菌落在斜射光下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在平板上培养24-96h时,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它的生长Ph范围在5.6-9.8之间,但是在中性或者微碱性条件能生长的更好。

Lm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二氧化碳的微氧环境中生长的更好。它的生长温度范围比较广,在零下4℃到50℃之间都可以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致病菌(冰箱冷藏温度刚好是非常适合它生长的温度)

640 (4)

图片来源荔枝新闻

Lm不仅是一种耐冷菌,它还是一种热耐力强的菌,需要60℃条件下20分钟或者70℃下5分钟才能杀灭!这种细菌它不仅耐热、耐冷,它还对盐等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一定的耐受力,可以在10%的NaCl培养基中生长,耐受力高达20%!(盐渍或者含盐量多的食物中可能存活着李斯特菌)。而且,它还抗干燥,能在干粪、干草中存活两年以上。所以,风干的食物中也可能存在哦!

好像这种小东西比起一般的细菌来说有点强大哈~

1640 (6)


Lm的污染途径

它是怎么传染给人的呢?

Lm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土壤、河水、污泥里都可以存在,也可以存在于蜱、蝇、昆虫、鱼及甲壳动物体内,还可以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

主要通过人畜粪便交叉污染。它既能随着食品加工的原材料进入食品加工厂,也能通过工作人员带着的灰尘或者排泄物等污染工作场所,进而污染食品。

容易受到Lm污染的食品种类很多,其中肉制品、乳制品和水产品受污染的程度最高。

640 (5)

图片来源news.dahebao.cn

而且,这种细菌在4℃的环境中仍然可以生长,能在家用冰箱冷藏条件下较长时间的生存和繁殖,因此,未杀菌的生冷食品中会存在,是没有杀菌的冷藏食品如冰激凌等食物中的主要病原菌。所以,在冰箱放置了两天的鸡汤中,含有李斯特菌就不足为奇了!

危险的Lm

不小心李斯特菌中招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呢?

致病性Lm为侵袭性胞内菌,一旦侵染成功,就可以在巨噬细胞和非巨噬细胞(如上皮细胞、 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等)中存活并增殖。而被感染的人就会表现出脑膜炎、孕妇流产以及败血症等。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痉挛、寒颤、背疼、头痛、腹泻、呕吐和变色尿等,更为严重的情况则会出现昏迷、意识不清等。

有研究显示严重感染的李斯特菌致死率高达30%,对免疫缺损的病,致死率甚至高达70%。可以说Lm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致病菌。尽管它的病例不如其他食源性疾病常见,但其高死亡率依然使它成为仅次于沙门氏菌感染的第二号致命的食源性疾病。

虽然Lm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家用冰箱以及各种食品中,但是大部分摄入的人其实是没有患病的。因为李斯特菌也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一般情况下,它没法攻陷对它有较强抵抗力的健康人,所以它很喜欢攻击免疫力低的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病患以及妊娠期的准妈妈。

防范Lm办法

针对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点,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这样做。

家庭日常购买食物一定要适量,尽量不要将食物放在冰箱中长期冷冻,食物高温煮熟后再食用,夏季吃凉拌菜时一定要洗净。

冰箱定期清洁消毒,食物生熟分开,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要合理膳食,保持肠道健康,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样即便遭受肠道感染,也不会引发严重症状。

参考资料:

[1]沈晓盛, 郑国兴, 李庆,等.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危害及其检测[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030(008):87-91.

[2]李郁, 魏建忠, 王桂军. 产单核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 015(008):1018-1020.

[3]刘秀峰, 陈平, 吴护华.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病研究近况[J]. 实用预防医学, 2001, 8(001):79-80.

[4]李翠云. 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研究近况[J]. 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001):120-122.

审核专家:王桂真,国家一级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