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丨穿行松林之间,是自然与万物的和鸣

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松树却是我国特有的,它就是——油松。

如果要你选择一种树来象征我们的祖国,你会选择那一颗?

你会选择那穿越亿万年代表着古老文明传承的银杏树?还是代表着旺盛生命、福佑吉祥的槐树?亦或是和我一样,更钟情于那优雅坚韧、百折不挠的松树呢?

《字说》有云“松,百木之长”,作为中华文化中独具审美韵意的松树,在国人心中拥有着至高的地位。它高大挺拔、凌霜傲雪、让层林尽染绿意。

北京松山图片来源:pexels

你知道吗,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总计有超过八十种,但其中有一种松树却是我国特有的,它就是——油松。

油松为喜光、深根性树种,喜干冷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均能生长良好。

虽然在国内的油松,以人工造林居多,但是在距离北京西北方向90多公里之外,就有着一片华北区域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油松林。甚至这片松林的所在地,都以起而命名,它就是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海拔差地势环境,赋予山林原始色彩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在1986年正式升至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松山地处延庆县,隶属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管辖。该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大,最低处为627.6m,最高处为2241m(大海坨峰,北京地区第二高峰)。海拔的高差较大,造就了该区域高低起伏的地形环境,不同海拔的温度自然不同,这就使得土壤的水分分布有了差异,因此才形成了此地多样化的植被垂直分布带。

图片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图片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松山自然保护区的初始规划总面积为4660公顷,于2015年进行了二次范围调整,调整后总面积达到了6122.96公顷,区域内涵盖29个植被类型,几乎囊括北京现有的全部森林类型。区域内的重要保护对象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油松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水源地,其核心区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目前仍保存着完好的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

生机盎然的天然氧吧,珍稀动植物的乐园

全天然状态的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多国家级珍稀动植物的畅然乐园。

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2013年的整体普查数据显示:松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24种,隶属于109科437属,其中蕨类植物14科18属25种,种子植物95科419属799种。

野生植物数据统计相对于野生动物数据而言,更简单容易。为了在不打扰动物栖息的情况下,更准确、更便捷的统计野生动物的数据,保护区管理处自2010年起陆续购置铺设了243台红外相机,在保护区内搭建了一整套无打扰摄影摄像体系。

相较于人工涉入探查,红外相机的应用使得人类对原始环境的破坏更小,让野生动物放下戒备,安心生活。红外相机采用长续航能源电池,可以全天无休的连续拍摄画面,努力收集寻找着野生动物的倩影。

图片来源: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

图片来源: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

红外相机素材每季度回收整理一次,经过工作人员细心的筛查统计,共计发现了脊柱动物178种。其中兽类物种29种,鸟类120种,两栖爬行类17种,鱼类12种。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兽类1种(金钱豹)、鸟类1种(金雕)。

国家II级保护野生兽类1种(斑羚)、鸟类17种;北京市I级保护兽类4种,鸟类8种,爬行类2种;北京市II级保护兽类10种,鸟类32种,两栖爬行类10种。

图片来源: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2

图片来源: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

在积累了大量的影响素材后,工作人员对野生动物的行为模式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颇多有趣的结论。比如:豹猫总是独自觅食,喜欢靠近水源处活动;乌鸦和野猪是一对奇怪的亲密伙伴,总是结伴而行;中华斑羚像个小机灵鬼,忽闪忽闪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周围环境。

虽然保护区因为封闭的关系,让我们无法走进山林近距离观察野生动植物。但是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得以看到诸多珍贵画面。通过一个个隐秘的镜头,我们从中看到了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无拘无束,自在生活的动物们和谐而生,在这山林间度过自己悠然的一生。

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北京松山”,账号内已经上线了一系列奇趣可爱的动物小视频,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在互联网大舞台上展现着自己丰富多彩的别样生活。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四季常青的油松山林之间,保持千年本色,演绎着自己的别样风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一幅天地间绝美的风景,它的建立为研究华北地区生物演替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科研考察、自然教育的绝佳环境,相信在保护区内一定还有有更多的奇趣等待着我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