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史演义(十八)——斯塔克:力“劈”射线获大奖

斯塔克潜心研究阳极射线,借助电场“劈”开光谱,对当时的原子物理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且说大科学家普朗克虽然发现量子力学并获得191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些都改变不了他的悲惨命运。

导致他命途多舛的罪魁祸手之一,是一位名叫约翰尼斯・斯塔克的德国科学家。斯塔克还迫害过同时期的爱因斯坦等犹太人,二战后被判刑入狱,成为科学界的耻辱。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斯塔克潜心研究阳极射线,借助电场“劈”开光谱,对当时的原子物理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在阳极射线和原子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获得19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研究射线终突破

1904年夏,德国萨克森州汉诺威工业大学一角的物理实验室里,30岁的斯塔克教授正专心致志地做着一个关于阳极射线的实验。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知道真空管里的阳极射线微粒是否遵循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由1842年奥地利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发现,意即波长会随着观测者的移动而改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一辆警车朝我们开来,警号(声波)会随着距离的变近而越加尖锐,当它离开时警号越来越低沉。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既然从天体发出的光遵循多普勒效应,那实验中的光线也应该遵循这个效应。”此前,人们只是从太阳光里观察到多普勒效应,能否观察到地球上的光波,一直没有结果,毕竟光速太快,实验操作并不容易。然而,作为阳极射线研究的专家,斯塔克在原子物理研究上有极深的造诣,研究射线也有好几个年头。他毕业于著名的慕尼黑大学,以“消光介质中的牛顿环”为题完成博士论文,毕业后即到汉诺威工业大学任教。

本着就近原则,斯塔克决定从科学界尚未弄清的阳极射线入手,看它是否遵循多普勒效应。阳极射线是指真空管里从阳极流出的带正电的粒子,1886年由德国科学家戈德斯坦发现,当时叫它通道射线,又称极隧射线。

斯塔克的实验进展缓慢。一则,光速比音速快百万倍,观察起来谈何容易?二则,阳极射线粒子的本质是什么,当时没人知晓,研究运动轨迹自然更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生的协助下,斯塔克于1905年证明:含氢的阳极射线光速在真空管里遵循多普勒效应。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观察到非天体的多普勒效应。不久,他又证明:阳极射线微粒的实质是发光原子或离子。这是科学界在阳极射线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强电尽“劈”氢光谱

一石激起千层浪。斯塔克关于阳极射线遵循多普勒效应的论文发表后,引来学界好评如潮,有些名牌大学也向他抛来橄榄枝。此后一段时间里,他忙于教学和应酬,在物理研究上没有大的突破。

有一天,调到亚琛工业大学的斯塔克随本校考察团队参观福格特的实验室。这是关于钠原子光谱电场变化的实验,也是塞曼效应研究的续曲。塞曼效应即磁力作用下原子光谱将发生分裂的现象,由荷兰人塞曼1896年发现,他因此获得19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很多物理学家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原子光谱在磁场中会分裂,那在电场中情况如何呢?

物理学家福格特从理论上推测,电场里的原子光谱会加宽,由于间隔在0.00005毫米之间,变化极小,可以忽略不计;他进一步用钠原子做实验,发现射线管里的钠光谱并没有明显加宽。由此,他在论文中建议物理学界不必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钠的原子量比较大,影响运动速度,何不用轻元素氦或氢代替钠呢?”现场参观的斯塔克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他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从不被前辈的意见左右。

回到学校后,斯塔克立马钻进实验室。他在福格特实验的基础上,试了氦原子的发射情况,没有发现异常。他没有灰心,用氢原子代替,继续实验。

斯塔克先在充氢真空管的阴极和阳极加上每厘米10KV(千伏)的电场,再沿电场方向用光谱仪进行观察。遗憾的是,他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接着,他增加氢气的量进行多次实验,还是没有结果。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是电场强度不够?”过了很久,斯塔克在办公室阅读关于电磁场的论文时,心里迸出这样的念头。他迅速来到实验室,重新启动氢原子的电场光谱实验:电场强度从每厘米10 KV开始,每次增加到每厘米5KV,当强度增加到每厘米30KV时,光谱仪上的显示光谱明显加宽!

他按捺住内心的惊喜,一边安排助手去采购高倍率的光谱仪,一边继续进行实验。后来,通过新的光谱仪,斯塔克发现氢原子的谱线并非变宽了,而是分裂成数条谱线。这种分裂现象,与塞曼效应如出一辙,换言之就是塞曼效应的电场版本。为了表示永恒的纪念,科学界把原子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现象称之为斯塔克效应。

这一年是1913年,斯塔克39岁。

后记

斯塔克效应被发现后,对于原子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原子分子的结构研究。通过观察氢光谱在电场中的分裂现象,可以进一步研究原子分子的内部结构,还可以测量原子内部电场和带电微粒的密度。同时,斯塔克效应还验证了德国科学家玻尔的原子理论,玻尔用自己提出的原子模型计算出了谱线分裂的具体频率数据,从而通过实验证实了斯塔克效应的可靠性。玻尔也因此获得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敬请期待)

斯塔克的成就举世公认。“(他)对阳极射线的所谓多普勒效应进行的划时代研究,使我们看到了原子和分子内部结构的真实性”,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他在多普勒效应上的研究,连同放射性研究、x射线研究等方面一起,标志着人类在微观领域取得极大进展。单从科学贡献这一方面讲,斯塔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实至名归。

然而,科学研究取得硕果的同时,斯塔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歧视犹太人,并因此加入纳粹党,成为希特勒的支持者,带头打击陷害普朗克、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学家。恶人自有恶人磨。后来,他因干涉德国纳粹党高层运作而被开除党籍,二战后他又被军事法庭起诉,入狱4年。这不得不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史上的遗憾。

话说斯塔克研究阳极射线的同时,一位瑞士的官员致力于合金的研究,并因发现镍钢合金在精密物理中的重要性而获得19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来,这一年的物理学奖应该颁发给发现光电效应以及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这位官员是谁?镍钢合金有何重要?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