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坑娃,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残酷的生存法则。

审核专家:冉浩,知名科普作家。

一说到有袋类动物,你可能立刻会想到大腹便便的袋鼠。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530

东部灰袋鼠,图片来源 Wikipedia

事实上,袋鼠科有超过50个种,其中有种袋鼠,凭借憨憨的笑容,成功晋级“世界上最快乐的萌物”,它就是短尾矮袋鼠(Setonix brachyurus)。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610

看这溢出屏幕的快乐笑容,图片来源 Wikipedia

迷你型袋鼠,放大版“老鼠”

矮胖的体形,稍稍驼起的背部,外加一条略显稀疏的短尾巴,勾勒出了短尾矮袋鼠的形象。

与我们常见的袋鼠不同,短尾矮袋鼠是一种小型袋鼠,体长40-54厘米,同家猫一般大小。

它有一个短而宽的脑袋,两只耳朵又短又圆,一身灰褐色短毛显得有些粗糙,仔细观察的话,还能在它的额头上找到一条深色条纹。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716

图片来源 pinterest

短尾矮袋鼠生活在靠近西澳海岸的小岛上,其中,珀斯附近的罗特尼斯岛(Rottnest Island)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742

罗特尼斯岛俯瞰图,图片来源 Wikipedia

说来,“罗特尼斯岛”这个名字的由来还和短尾矮袋鼠有关。据说,荷兰探险家威廉•德•弗拉明赫(Willem De Vlamingh)第一次抵达岛上时,误以为岛上的短尾矮袋鼠是“猫一样大的老鼠”,于是将岛名定为“罗特尼斯岛”——荷兰语中的“鼠巢”。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819

罗特尼斯岛上的短尾矮袋鼠,图片来源 Wikipedia

不只呆萌,绝技也不少

短尾矮袋鼠昼伏夜出,夜间出来觅食,白天则隐匿在茂密的植被区休息。饮食方面,它们同多数袋鼠一样,是食草动物,很多植物都在它们的食谱中。

若是遇到食物匮乏的窘况,短尾矮袋鼠的尾巴就派上用场了。原来,它们的尾巴能够储存脂肪,在缺少食物时用以度过难关。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907

短尾矮袋鼠的前肢、后肢和尾,图片来源 meseumvictoria(Author:John Gould)

除了用尾巴储蓄脂肪,短尾矮袋鼠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绝技——爬树!据测量,它们能爬上1.5米高的灌木,这在袋鼠科中十分罕见,这种绝技让短尾矮袋鼠有机会获得更丰富的食物。

短尾矮袋鼠后腿强健有力,相比之下,前肢力量较为薄弱,只能完成像捧着果实进食这类的简单活动。

微信图片_20201215150946

捧着树叶的短尾矮袋鼠,图片来源 sohu

“弃子逃生”的背后

短尾矮袋鼠这样笑容可掬的萌物也有“黑点”,最近,关于它们遇到险境“弃子逃生”的传闻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情是这样的,研究人员发现,当遇到突发危险时,短尾矮袋鼠妈妈会在逃跑过程中把较大的幼崽从育儿袋中排出

幼崽的叫声很可能会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这就为妈妈争取了逃亡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045

短尾矮袋鼠一家,图片来源 Wikipedia

听上去是不是和多数拼命护着幼崽的动物妈妈画风完全不一样?事实上,类似现象在袋鼠科里的其他成员身上也会发生。

如东部灰袋鼠(Macropus giganteus)在被赤狐追猎时会把幼崽从育儿袋中排出,黑尾袋鼠(Wallabia bicolor)在试图逃脱澳洲野狗的追杀时,也会选择遗弃幼崽。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14

黑尾袋鼠,图片来源 Wikipedia

研究人员认为,从整个种群生存的立场考虑,这些袋鼠妈妈在紧要关头能够选择舍弃幼崽独自逃生,显然是利大于弊的。毕竟,袋鼠妈妈是已经具备生育能力的成熟个体,而幼崽日后的繁衍可能性还有待确认。

此外,和多数袋鼠妈妈一样,雌性短尾矮袋鼠也拥有两个子宫,并且存在胚胎滞育(embryonic diapause)的现象。

所谓胚胎滞育,指的是雌性袋鼠能够调控子宫内胚胎的发育,让其在子宫中呈游离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等到育儿袋里的幼崽长大或幼崽不幸夭折,再继续发育。

这种在生育后代上的弹性机制,不仅让短尾矮袋鼠妈妈的育儿任务得到适时的缓冲,还让它们有条件做出“适时舍弃”的选择。

看来,不管短尾矮袋鼠妈妈的“弃子逃生”是有意为之还是慌乱之下的意外,这种情况都更有利于整个种群的延续。

微信图片_20201215151153

图片来源 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