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黄金时代四巨匠》:重新理解“科幻黄金时代”

大家正在兴致勃勃讨论“中国科幻黄金时代”的节骨眼上。这书不仅能读,更能用。

1

策划编辑,本身就是个高难度的职业。操心费力不说,回报极差。而能做科幻编辑,更堪称勇士。大部分的科幻书,也就是卖个首印。我就是这里面的勇士之一,当然我并不是主动当勇士了,还是4年前,因为刘慈欣老师的两本书,偶然成了全国范围内都数得着的稀有动物——科幻出版编辑。都说物以稀为贵,但在这行上没体现出来,反而因为科幻的市场体量,生活质量稳中有降。说多了都是泪,往事不堪回首。

谨在此提醒,谨慎入策划编辑行业。一旦入坑,谨慎选择做科幻编辑。

现在还在做科幻编辑,还是借大刘的光,科幻的市场和产业确实发展迅速。但受了严重内伤,当年的踌躇满志,现在已经心如止水了。

2

我最开始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拒绝的。以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哈伯德、坎贝尔为线索,复刻历史上真实的“科幻黄金时代”。啥玩意!科幻小说都卖不出去呢,更别提写科幻史的了,不做!

又看了一下四个人,坎贝尔、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哈伯德。唔?感觉可以考虑一下。先说一下这四个人吧!可以这样说,没这四个人,科幻现在是死是活都难说,更别提成为当代的流行文化了。

表

初步推测,肯定是大佬八卦,没跑了!唔……差不多可以做的样子,至少忠实的科幻爱好者,还是会买账的,怎么也不会比普通的科幻书难卖了!

于是就签了约!找了翻译!

读了大半本发现,这书确实是八卦,但这八卦不仅是人的、还有事的。比如,这些被念叨几十年的经典,其实是在废墟中诞生的;机器人三定律,不是阿西莫夫的;科幻的黄金时代更不是诸神之战,而坎贝尔这个老师带班授课,学生超长发挥的结果……

我忽然意识到,这本书太重要了!尤其是,大家正在兴致勃勃讨论“中国科幻黄金时代”的节骨眼上。这书不仅能读,更能用。如果我真把这本书当成八卦来出版了,估计我的科幻编辑生涯也就到此结束了,会被整个科幻圈骂死。

首先,我在国内联系了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几乎所有国内科幻作家,或多或少都在《科幻世界》学习成长过】和吴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唯一的科幻方向博士生导师】两位老师,来长眼。如我所料,他们很喜欢这本书。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们比我更喜欢这本书。

当我邀请姚海军老师为本书写序言的时候,姚老师这样回复我:

3

当我请吴岩老师评读内容的时候,吴岩老师这样回复我:

4

信心有了,压力来了!你们知道被两个圈内大佬嘱咐一定要把这本书做好时,是一个什么感觉吗?于是我把书给了另外几位国内的科幻作家,也请他们评读:

马伯庸     陈楸帆

韩松  江波   宝树

阿缺   刘洋   付强

这9位老师的评语,就在书的内页中。

这就够了,当然不是。这本书已经在国外出版了!怎么也得看看国外的动态。可以说,国外的评价,更坚定了我做好这本书的决心。

乔治·马丁     《冰与火之歌》作者 

卡斯·桑斯坦   《星球大战中的世界》作者

乔恩·阿塔克   《蔚蓝的天空》作者

大卫·德雷克   《哈默之锤》作者

巴里·n·马尔兹伯格   《超越阿波罗》的作者

格雷格·贝尔   《血音乐》的作者

西尔维娅·纳萨尔   《美丽心灵》的作者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美国科学教育和文学大师

他们全都给这本书做出了评价,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国外作家。

《芝加哥论坛报》  《轨迹》杂志   《华尔街日报》 

《出版人周刊》     图书馆期刊    《星期六评论》

这些媒体都给出了极高的评语,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媒体。

这些都很好,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外在价值。一本书的好与坏,还要从内容出发。以下这些对本书五个维度的解读,是我从媒体和名家评论,以及和科幻大佬交流中,总结出来的:

第一维:重新理解科幻的价值

科幻不仅是一个文学分值,更是文明对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巨大力量做出的反应。从科幻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科幻在美国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的科幻是不是也要可以具有更多属性。

第二维:重新理解这些传奇人物

在书中记录了坎贝尔、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哈伯德的友情、成就、辉煌,但更写出了他们的疾病、怪异、孤独和不幸。他们的每个选择,都透出了人生的复杂和偶然的双重特性。而作家的身份给他们带来的,和从他们身边带走的,同样多。他们的故事真正诠释了那句话:生命总会完成,但永远无法完美。

第三维:重新理解“科幻黄金时代”

这也是本书最颠覆认识的地方。因为在之前,几乎有所人都认为“科幻黄金时代”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但其实“科幻黄金时代”是坎贝尔设计出来的,如果没有坎贝尔,海因莱因早就放弃写科幻了,而阿西莫夫可能根本就不会写。纵观时期,会发现“科幻黄金时代”其实是诞生在迷茫、错误和试探中的。那中国创造科幻自己的黄金时代,是否可以少一些弯路。

第四维:重新绘制科幻的路径和轮廓

本书不只讲述了“科幻黄金时代”,还讲述了黄金时代发生的背景,以及黄金时代的延续。可以说这是一本长长的书单,列出了科幻发展至今,每一个重要结点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就是科幻的脉络。每一个了解科幻的人,和想了解科幻的人,都能有所收获。在科幻书架上,这本书可以摆在所有科幻书之前。

第五维:重新了解两个职业:编辑和作家

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哈伯德经历了一个创作者需要面对的一切,他们创出伟大作品也付出了同等的代价,身体不在健康、家庭关系破裂、无人理解的孤独、甚至迷失了心智……而编辑所付出的并不比作者本身少,除了无休止的阅读,还要物色、培养、训练、鼓励、帮助作家。从事科幻编辑的行业已经有四五年了,这本书也促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职业。

这就是《惊奇——黄金时代四巨匠》这本书,所承载的内容。当然这不是全部,这本513页的大部头,是数百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价值并非寥寥几笔能够言尽。如这本书是诠释了方法论;讲述了野心、理想和机会;讲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做出选择;讲述了职业和家庭的关系……

也正因此,这本书的适合阅读人群也绝不仅仅限于科幻圈的工作者、研究者、创作者、科幻迷,它也适合文化研究者、其他类型文学作家,甚至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把这本书引入国内,可以是我作科幻编辑5年来,做出的最大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贡献。

而我们能看到这个近乎奇迹的作品,必须要感谢两个人:作者、译者。没有他们一切,无从谈起。

极致的内容,是由极致的作者创造的

5

本书作者是亚历克•内瓦拉—李,哈佛大学,获得古典文学学士学位,与著名科幻作家刘宇昆同样出自哈佛大学。国内读者对他并不熟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有科幻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古典文学研究者三重身份。这使得本书在严谨、客观、科幻本身等方面,都让人惊叹。

亚历克·内瓦拉-李先生阅读了几乎能找到的一切书信、访谈、历史档案,随处可见的摘录足以证明这一点。而他的冷静更赋予了本书活力。他呈现了看到的一切,记录了四巨匠的成长、列数了他们的成就,同时也毫不避讳地展示了他们的不幸、孤独……这所有的文字中,不仅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胸襟、人格,也蕴含着他们的失落、执念、矛盾……

读过之后,你可能会稍稍对这些传奇人物有一些厌恶感,但转过头,你又会幡然明了,大家都不过是普通人。

同样严谨负责的译者

而本书译者孙亚南女士付出的心血并不比亚历克•内瓦拉—李少,孙亚南女士在2011年从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英语翻译相关工作,拥有七年以上中英互译、审校及英文写作经验。《惊奇——科幻黄金时代四巨匠》这本书的翻译难度极高,时间和空间上,都与中国读者相距甚远,其中更充斥着大量的行业术语和专业名词,有些名词在不同时期引入国内的翻译还不一致,可见难度。

翻译中,孙亚南女士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她不但按时完成了翻译,而且丝毫没有影响原著的通俗、生动,以及准确。交稿时,对于其中非专业研究者无法考证的名字、名词,也一一罗列。其中只名词翻译,就有2400条。

感谢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没有你们,这本书的出版无从谈起。也感谢这本书,让我的名字能与你们的名字出现在一起。希望眼前这本书,没让你们失望。

作为一个编辑,深刻理解了那句话:人的命运常常被书改变,但人很难改变书的命运。《惊奇——黄金时代四巨匠》无疑是本大部头,在媒体形式泛滥、时间碎片化的时代,并不讨喜。但它的长并非刻意,而是需要。是研究、了解一种文化的必经之路。我不知道的有多少人能够看到它、读进去、吸收其中的养分,又有多少人愿意阅读其价值。甚至,也许它最终也无法突破科幻的小圈子。但每多一位读者,其价值就增加一分。

传送门——《惊奇——科幻黄金时代四巨匠》基本信息


本文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授权发布